第11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推出一系列“硬核”科技成果——
应急攻关破解疫情防控难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上海新微科技集团科研人员正在“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上工作。(资料图片)
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武汉抗疫突击队队员代表公司向武汉捐赠物资。(资料图片)

一颗颗产自8英寸生产线的芯片,让国产测温枪迅速上岗;一件件智能体征实时检测系统,让武汉方舱医院实现病症早发现早干预;一整套防治结合的“战疫执行管理系统”,让基层基础医疗体系实现“平战结合”立体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下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海新微科技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应急科研攻关,将平时积累的科研及技术储备迅速转化为“战时可支配资源”,一系列“硬核”科技成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支撑,为未来公共医疗体系建设预留了空间。

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必须快!”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总裁秦曦告诉记者,疫情就是命令,武汉方舱医院迫切需要智能技术支撑,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抢时间。

2月21日,临危受命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立即调集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等下属科研力量加入到上海科委牵头的“沪鄂联手、科技驰援”行动中。

秦曦告诉记者,2月中旬以后,武汉战“疫”全面进入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阶段,10余家方舱医院加紧建设。零死亡、零感染、零事故、零投诉是各方对方舱医院的要求,医院急需能够24小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与位置信息的智能装备。

“我们2月23日上午提出了智慧方舱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方案与高精度定位管理系统方案,当天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汉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就回复说,这就是他们需要的方案,希望能在7天内送达。”秦曦表示,为此,上海新微科技集团立即成立抗“疫”行动临时党支部,旗下上海物联网公司迅速启动,“我们的科研人员一口气干了4天4夜,终于按时提交了产品”。

2月28日,成套的“无人化智能体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与“方舱高精度定位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的智慧方舱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正式捐赠给武汉,并运用到方舱医院中。

上海物联网公司总工程师郑春雷拿出一款外观类似手表的可穿戴设备告诉记者,这套智能体征实时监测系统原本是为养老机构设计的,已经作了多年研发,“所以我们才能针对方舱医院的需求,在极短时间内拿出完整解决方案”。

郑春雷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别看这个“手表”不大,却能监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多项关键体征指标,并能够自动化搜集和分析患者病情数据,根据疾病进程特征设置预警模型,帮助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非接触监测病人病情,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降低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减轻一线医务人员监护工作负担。

如今,方舱医院虽已关闭,但双方合作却延续了下去。在万军的倡议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上海微系统所、上海物联网公司共同建立“物联网与医疗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在高精度医用传感器以及相关设备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促进医疗卫生领域进一步迈向智能化。

为抗疫提供“芯”支撑

方舱医院里,抗疫争分夺秒;方舱医院外,测温成了防控日常。这意味着,额温枪等无接触测温设备已成为重要防疫物资。

红外温度传感器是红外体温计的核心器件。为让更多额温枪尽快投入防疫一线,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旗下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工研院”)8英寸研发中试线自2月2日提前复工,仅用1个多月便将芯片产能从每月320万颗提升到640万颗,4月份产能则进一步提升至1000万颗。

“红外测温传感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工研院副总经理王旭洪告诉记者,发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症状之一,体温检测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红外传感器芯片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深硅刻蚀,其技术成熟度事关芯片产量与质量。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相关技术存在‘短板’,市场上一度‘一芯难求’”。

得益于前期技术积累和批量生产能力,有明显优势的上海工研院团队开始“连轴转”。3000平方米的厂房、120多道工序、38台主力设备,至少需要几十名熟练工人。可当时整个团队能来上班的总共不过10来人。为早日生产出芯片,管理岗位、技术岗位的工程师们跟着培训视频“速成”操作工,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每个人都掌握了少则几台、多则30余台设备的操作技能。2月11日,首批9万颗芯片提前3天交到了客户手中。这些芯片被组装到额温枪中,迅速投放到抗疫最前线,为每一道防疫关口的非接触测温提供了强劲的“芯”支撑。

发力医疗“新基建”

“我们不仅要提供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还要提供完整的系统防控解决方案。”秦曦把这一系统解决方案称为“战疫执行管理系统”。为让这一系统真正在基层落地,上海物联网公司与宁夏合作成立“中国·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化研究院暨医疗健康物联网创新开放实验室”,力争解决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基层医疗体系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同时,上海物联网公司还把这一系统捐赠给河南驻马店,在实践中监测这一系统的可靠性。

上海物联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磊表示:“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现状,我们希望这套系统能够实现两大转变。”一是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型基础建设手段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二是实现从被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主动服务、“平战结合”转变,满足百姓对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

“今后的物联网医疗将是临床与预防的结合、智能与数据的结合。”秦曦表示,今后科研攻关的方向是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加医疗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弥补疫情防控管理体系与医疗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值得注意的是,4月8日,上海发布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力图全面提升上海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这与我们的科研方向不谋而合,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秦曦乐观地表示。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