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三个十年,新时代的新格局,“新”在哪?
“在西部大开发的前20年里,第一个十年的重点是打基础,第二个十年的重点是培育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这次印发的《指导意见》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含金量非常高。
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发力,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7.9%提高到2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9%提高到75.4%。201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05185亿元,增长6.7%。但是,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央明确提出了“六稳”“六保”要求。西部12个省份拥有全国71%左右的国土面积、28%左右的人口,但经济总量只占20%左右,潜力非常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回旋余地。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说到底还是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和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现在又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将进一步提振西部地区人民的发展信心,提高幸福指数。”陈耀说。
《指导意见》要求,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在陈耀看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这“两大一高”,正是新格局的“新”之所在。
就大保护而言,《指导意见》提出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不起粗放发展方式的破坏。”陈耀表示,“大保护”意味着保护的力度要极大,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再说大开放,《指导意见》要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区际互动合作。
“经过20年发展,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大开放带动大开发。”陈耀表示,“一带一路”使西部地区从过去的开放末端变成了开放前沿,“大开放”的条件已经具备。未来,西部地区将通过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依靠内生动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指导意见》从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实现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陈耀认为,西部地区在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速度缩小差距,这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