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百魔洞前的小广场上都会聚集上百名“候鸟人”晨练,他们不约而同,风雨无阻。
“9年前,偶然来到巴马游玩,便与巴马结缘。随后,与妻子结伴来到甲篆针百么金锣健康家园‘安营扎寨’,每天早晨都会到洞口晨练,希望借此治病养生。”来自山东济南的张波先生告诉记者。
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山水环绕环境优美,地磁强度高,负氧离子丰富,80岁以上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65%,百岁寿星比例位居世界五大寿乡之首,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长寿养生资源吸引着大量“候鸟人”前来旅游和疗养,使巴马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康养胜地。
随着人们对康养需求的升级,巴马原有的康养产业也面临着升级转型。为此,该县利用特有资源优势按照“全域旅游+康养”的模式,融合发展,推陈出新,再造康养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全域旅游+康养”融合发展
据最新数据统计,常年居住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每年住8个月以上)人数约7440余人,占全县健康养生“候鸟人”80%,居住1个月以上的有十多万人次,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长。
“在巴马,因为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身体感觉很好。”辽宁大连市民王彩琴说。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韦贵康认为,巴马的空气、水、地磁等条件较好,对疾病治疗有所帮助…… 然而,巴马大健康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高端养生养老产品还比较短缺,配套的医疗、交通、物流等服务亟待加强。而巴马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高素质专业人才仍很缺乏,财力有限,需全方位、多维度地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随着前来康养的人大量涌入巴马,县委、县政府着手致力于转变“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弊端,开启了全域旅游业转型求新之路。
2019年11月,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加快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原来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升级为“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极力培育特色鲜明的健康旅游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这成为巴马旅游业转型的一个重大机遇和重要推动力。
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长蓝海洲表示,巴马将借助良好生态和“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制定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争取建成国际性养生度假胜地,并借助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与深圳合力建设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
近年来,该县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巴马论坛”,完成9个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和评审,国旅区三年行动计划旅游项目建设已竣工8个,正在推进碧桂园健康小镇、赐福湖民宿群落等8个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仅2019年巴马县累计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资2.786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4.38%。
从结构单一向立体化转变
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圣恩养老中心,在这里集中养老的32位老人,每天都有专门工作人员陪护并按时测量体温、血糖等基本医疗服务。
“从楼道到室内十分干净,保洁员一天要擦好几遍,每天都有护理人员帮我检查身体。”来自东兰县106岁的黄云莲婆婆告诉记者。
以“医养康”相结合的现代化养老服务模式,圣恩养老中心提供人性化与定制化服务,让居住于此的老年人体验到机构健康养生、社区养老。 “养老院占地34750平方米,目前新建了一个医养结合项目,投入资金1800万元,圣恩养老中心将打造出‘医、养、康、教’四位一体新模式,推动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分担巴马的健康养老压力。”圣恩养老中心负责人黄签铭说。 巴马依托资源禀赋,创新观念,开拓进取,着力构建现代化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低端产业向高端品牌化升级,推动结构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
思路的调整使巴马引进了一批高端养生项目。其中高端养生地产项目——巴马秘境,是国内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高端养生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养生项目,该项目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治区重点旅游项目。同时,这个项目也是巴马、河池市乃至整个广西地区具有标志性的养生度假项目,对巴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开发至今已吸引无数人的关注。
目前,巴马与深圳共建“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借助自身世界级的康养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从“多规分立”走向以全域旅游规划引领的“多规合一”,共同推动“深巴试验区”成为国家级大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
蓝海洲表示,巴马正在充分利用长寿和生态两大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并借助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促进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3个核心产业朝着大健康产业方向融合发展。
从观光游向康养游转变
“全域旅游+康养”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兴产业,是跳出传统产业演变路径,结合本地要素禀赋和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努力推动巴马旅游由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把巴马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康养氛围的国际性、复合性、全天候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2017年,巴马被列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该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贫困地区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依托丰富的养游资源,巴马通过“农庄+村集体+农户”“农庄+配套产业+农户”“农庄+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技能培训”等旅游扶贫模式多点发力,实现养游景区、养游线路、养游商品、养游就业+农庄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以前在广东觉得大城市哪里都好,现在觉得巴马很好,在巴马甲篆乡也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人或事。”19岁的黄海英说,她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洞天福地打工,旅游和康养产业的发展为本地人提供了“家门口上班”的机会。
2018年,该县把景区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奇妙体验、养生度假、民俗演艺、长寿探秘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康养区,通过多方合作可提供 300多个扶贫就业岗位,目前已成为巴马旅游精准脱贫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巴马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长寿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老百姓摆脱贫困、吃上旅游饭。”巴马县那桃乡宣委、副乡长罗珮璠说。
目前,敢烟、坡月、仁乡、坡纳等一批旅游山庄迅速崛起。巴马县加大旅游扶贫力度,推动“农、医、养、文、游”结合,发展长寿养生旅游和生态休闲农业。据统计,巴马拥有广西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2家、农家旅馆290家。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8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4.88%,实现旅游收入82.89亿元,同比增长27.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带动3.68万名农民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