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呼之欲出。5月9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信息披露,上投摩根基金的中资方股东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托”)拟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若这一交易后续完成并获核准,上投摩根基金将转变为一家由外资全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项目信息显示,上海信托拟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6月4日信息披露期满。在此之前,上投摩根基金的股权结构为:上海信托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51%的股权,摩根资产管理(以下简称“摩根资管”)持有上投摩根49%的股权。
在2019年8月份,摩根大通就宣布旗下的摩根资管已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2%的股权,上海信托的持股比例将降至49%,摩根资管将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权,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也成为国内首家被外资绝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这一股权变动正在等待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
早在2002年10月份,首家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获准成立,引发行业对“狼来了”的担心。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截至今年2月份的数据,我国境内的12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中外合资公司数量多达44家。随着QDII、QFII业务不断推广,本土公募基金公司纷纷设立海外子公司,拓展跨境基金互认。今年4月1日正式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落地,外资进军公募市场的新阶段拉开序幕。
4月初,已有外资向中国监管机构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在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之前,贝莱德公司、路博迈公司等外资资管机构均成立了外资私募公司。除此之外,先锋领航集团、富达国际投资集团等均透露过谋求国内公募牌照的意向,还有不少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在寻求控股。
长量基金资深研究员王骅认为,对投资者来说,外资独资控股或合资公募并不是影响基金业绩的核心因素,海外成功的经验能否复制仍需持续观察。外资独资不管是在产品研究、设计还是营销方面都将为公募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但国内投资者最认可的还是业绩表现,外资独资资管机构尚需时间验证。
交银施罗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韬表示,外资独资公募的到来显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强,预计未来会继续涌现更多外资独资的公募基金。从国内来看,与内资机构相比,外资机构在大类资产配置、跨境资产配置、衍生品定价、养老金融服务与财富管理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能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外资独资机构也能成为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本市场的桥梁,进一步增加我国股票与债券市场中的长线配置资金,提升国内市场活跃度与专业度,促进优质资产合理定价,为投资者保值增值。”马韬分析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类资产回报率整体下行,金融机构运营难度增加,中国作为全球少有的维持常规货币政策的经济体且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中国金融市场有望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回报率更高、运行更加稳定、质量不断提升的金融资产,这将继续吸引外资独资机构不断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