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社会资本养猪热
□ 乔金亮

一方面,各类资本加速进入养猪业;另一方面,生猪价格连续缓慢回落。这表明前期生猪稳产保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也说明生猪价格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伴随本轮社会资本养猪热,我国养猪业发展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后,生猪产业将在产量恢复中实现竞争力提升,要在继续支持引导散养户基础上,出台适应规模养殖主体的支持政策,实现两类主体共享共生、共同发展

日前,房地产企业万科布局生猪养殖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各类资本加速进入养猪业,另一方面,生猪价格连续缓慢回落。这证明了前期生猪稳产保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也说明了生猪价格机制在发挥作用。伴随本轮社会资本养猪热,我国养猪业发展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猪肉是百姓“菜篮子”中最重要的肉类,也是我国价值最大的畜牧产品。近年来,我国生产和消费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猪肉,人均猪肉消费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随着牛羊肉、禽肉等供应丰富,猪肉消费在肉类中的占比虽有所下滑,但仍占六成。受非洲猪瘟影响,去年我国生猪存栏下降,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猪肉成为一段时间以来推动CPI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生猪产业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也牵动着政府部门的心。

正常情况下,面对利润上涨,养殖户会扩大养殖,随着后续生猪出栏上市,价格自然会下降。但养猪的高回报与疫病的高风险交织,加之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环保、盲目限养禁养,使得散养户既想养又不敢养,有积极性也有些担心,价格机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需要政策干预和引导。针对养猪户不敢养、不让养、不能养的困境,我国出台了史上最大力度的政策,从产品运输、抵押贷款、养殖用地、禁养区划定等方面促进养猪,生猪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生猪养殖并非一直高收益,更多情况是微利和亏损。我国养猪业长期受“猪周期”困扰,价格波动较大。正常年景下,一头猪只赚100元至200元,不少时候还要亏钱,去年行情好时,一头猪的利润达2000元。资本也深知,养殖规模越大,可能的收益越大,而一旦遭遇价格波动或动物疫病,其风险也越大。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猪业,恰恰说明价格指挥棒已在正常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社会资本养猪热与其互为因果。本轮之前,就有不少资本进入,其中不乏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领域企业,为行业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目前,从生猪产量上看规模养殖与散户养殖各占一半份额,但从主体数量上看散户养殖依然占99%以上。全国2600万户养猪场户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只有18.7万户。之前遭遇的不敢养主要是散户不敢养,而规模养殖户因其生物安全水平高、环保落实力度大、资金实力强,成为本轮猪肉价格行情中的大赢家。

民以食为天,生猪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要想富,多养猪”,从某种角度看,上世纪的这句流行语依然没过时。上世纪农村地区最早的一批万元户大多养猪。本世纪以来,养猪领域也出现了不少富翁。比如一些排行榜上,饲料和养猪起家的刘永好曾被评为全国首富,专心养猪的秦英林则是如今的河南首富。中国广阔的市场是生猪产业致富造富的奥秘所在。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平均每年消费1亿头猪,几乎没有增长。而中国则从4亿头增至最高时的7.35亿头。

随着国家对猪肉自给率目标的明确以及生猪产业支持制度的健全,今后生猪产业将在产量恢复中实现竞争力提升。去年以来的生猪市场波动,其症结在于产业素质不够高、供应和需求衔接不够好。今后,对散养户来说,要充分发挥农牧结合优势,降低养殖成本,解决养殖污染,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现象;对规模养殖户来说,要提高产业化程度,打通养殖、加工、运销环节。整体看,要在继续支持引导散养户的基础上,出台适应规模养殖主体的支持政策,实现两类主体共享共生、共同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