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乐陶陶 不觉已春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读者在江西省吉水县图书馆藏书楼全民书局内安静地阅读。
廖 敏摄(中经视觉)
一对母女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一家书店内阅读少儿读物。
陈泉霖摄(中经视觉)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在我国,全民阅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信仰。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从阅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成长的养分,获得前行的力量。

一种滋养心灵的力量

一位哲人曾说:“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它都不会抛弃你。”

疫情期间,一位在方舱医院读书的年轻人走红网络。病床上,他手捧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看得入神。有人说,在疫情笼罩之下,这个读书的年轻人让我们心中多了片刻宁静。就连该书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推特上转发了这条新闻。

阅读的确能够给人力量,让我们拥有信念和希望。就像那个在方舱医院阅读的年轻人,在身体和心灵遭受困厄的时候,从阅读中获得了慰藉和力量,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波澜。

阅读也在传递科学的力量,让我们拥有常识与理性。这一段居家抗疫的特殊时期,很多人选择了埋首书卷。其中,一些有关医学的书籍被人们重拾,许多经典之作如《鼠疫》《瘟疫与人》《疾病的隐喻》销量大涨,书中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疾病。同时,随着对疫情的关注,我们也开始探讨社会治理、疾控制度、防疫措施乃至中医中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阅读,人们可以从焦虑的情绪中释放出来,放眼于更加长久的历史和更广阔的时空,探究人类在灾难中的普遍境遇,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共生共存。

阅读传递人文的力量,让我们拥有善良与包容。凡凡是一名“80后”社区工作者,一直无怨无悔地奔波在防疫一线。她说:“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宽容能力。那些读过的书会成为温暖我的一束光,让我拥有更多的爱去温暖别人。”因为阅读,社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因为阅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心与心之间的情感更暖。

知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推崇一种无目的的阅读方式。他认为,读书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阅读是润物无声的,如果坚持下去就会将读书与知识、文化、生活等融会贯通。看似无用的阅读其实滋养的是人的内心,那些喜爱阅读的人,一定是理性的、宽厚的、善良的。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也曾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难以形成理性的社会思考,不易建立互相理解的通道,很难抵达人类文明应有的高度。阅读有其形塑社会的缓慢而平和的力量。通过阅读,人的思想才会渐渐丰富、情操才会更为高尚。

阅读可以无处不在

一本书可以有多种打开方式,听书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种阅读新趋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但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下降。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快速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有声书其实是对纸质书的一大补充和丰富,也是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一位“80后”职场白领表示,每天花两个小时看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听书却可以解放双手双眼,通勤路上、做家务时,抑或是睡觉前,听一会书,既愉悦了自己,又节约了时间,是一种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启动了“云听好书节”,不仅上线了《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百家讲坛》《中国通史》等精品节目音频版,还有全国著名演播艺术家录制的世界名著系列有声书;演播名家版本的《人世间》《乔家大院》《曾国藩传》等经典之作,让用户体验优质声音演绎精品内容的独特魅力。

国内专业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广听书这一阅读方式,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推动全民阅读的普及。喜马拉雅目前正在建造一座有声图书馆,根据用户投票,优先将最有价值的书有声化。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说,让现代人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与好书对话,找到精神栖息地,感受阅读的力量,这就是有声书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如同电子书不仅没有冲击纸质书,反而提振了纸质书的整体销量一样,有声书也不会影响纸质书的销售,相反会在纸、电、声3个维度上,极大地叠加同一作品的影响力。把好作品变成好声音,从而做成优质的有声书,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全民阅读的格局。

全场景体验乐趣多

你有多久没有因为阅读而废寝忘食了?事实上,随着读屏时代的开启,现在很多人的阅读方式更趋于浏览,就是用眼睛扫一下屏幕,手指轻轻划过页面,因而失去了阅读本来的沉静体验和深入品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占比偏低。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但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专家认为,刷屏只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与深度阅读有很大区别,容易让读者缺乏与作者思想交流的美感。

与此同时,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全场景沉浸式互动体验又为阅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5G时代,读书将不再只是眼睛的事情,耳、鼻、手都将会参与其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作等将融会贯通,形成全场景化体验。未来的阅读也不再只是知识对读者的单向传输,或将会产生人与机器交互的创造式阅读。

业内人士分析,在5G时代读书,不仅可以听、可以演,还可以与书本AI交互,实现多场景多维度沉浸式体验。比如,读一个童话故事,孩子们可以获得像看话剧一样的场景,甚至可以扮演其中的角色,多线程的写作也可以给故事情节带来不一样的过程与结局,读者能参与到创作之中。

不仅如此,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那些没有阅读能力的残障人士也有望加入全民阅读的大军之中。比如,听障人士佩戴手环通过感受皮肤震动接收信息,为他们阅读有声读物提供了便捷。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5G时代来临,用户对于高品质的视听诉求越发强烈,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更多智能AR、VR等设备将满足多用户场景沉浸式阅读体验的需求。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