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有好橙,每日一淘”“暖民、暖企、暖湖北,我来拼一单!”……近日,这些生动的宣传语密集登上各家中央媒体。4月8日,经济日报联合每日一淘在不到两小时的“为鄂助力”潜江小龙虾专场直播中,帮销龙虾105840只。4月24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与苏宁易购联合举办“邀你一起‘吃’援武汉”,两小时吸引了几十万人次观看,多个品类卖空……央媒“带货”,有效拉动了湖北农产品销售,激活了市场销售。
与一般意义上的“网红带货”不同,央媒“带货”的目的是公益助农。这不仅能激发网民参与传播的积极性,传递主流价值观,还能促进主流媒体借助自身资源、专业化内容生产等优势,重构传播逻辑进而推进媒体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拉动消费。春茶、香菇、小龙虾是湖北当季优势农产品,因疫情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在媒体集体发声、电商全面发力,供销社系统动员、各大央企积极采购下,优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形势超出预期。基层普遍反映,一方面因有央媒可信及权威性的“背书”,大家可以买得安心;另一方面,央媒巨大的影响力,打破地域界限,有助于让更多网民了解湖北农产品的魅力。
打通产业链。在央媒的牵线搭桥下,今年直播“带货”的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市长、县长的面孔:荆州市委常委张远梅为洪湖莲藕带货、秭归县县长杨勇直播间推销脐橙……市县长“带货”除了有助于当地农户搭上互联网快车,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地方政府与电商平台之间深度合作,打通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运输等全产业链条,从根本上惠及广大农民。
催生新经济。随着央媒“带货”的不断深入,除了农产品,轻工业产品已成为央媒“带货”的主打产品,这也为下一步探索工业品的“带货”销售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直播“带货”也激发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成长发展,疫情中的“云经济”“新场景”快速涌现,使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与新产品、新创意从设想变为了可能。
对湖北而言,除了珍惜这份人气、持续提升这份人气,更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修炼“内功”,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步伐。把“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运用好,更好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提升多渠道销售的能力,打造更多特色品牌,靠现代经营理念与市场运作机制让湖北特色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