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经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 尹 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显著优势的重要标志。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其核心是基于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支撑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市场秩序、市场环境等“四梁八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历了诸多历史性的跨越。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

内涵与意义

从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成就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各项市场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基本建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市场体系的建设也要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细化为完善“公平竞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生产许可、破产、公平竞争审查、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要素市场、集体诉讼、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十项制度,目的是解决制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的瓶颈问题,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和有力保障。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面临的难点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围绕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一是区域间市场体系建设的不平衡。中国地域广袤,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区域市场体系建设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通过搜集各省区市主客观数据,综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治环境五个维度,计算了各省区市历年的市场化指数,发现我国东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东部的市场化指数明显高于中部、东北、西部,而且差异还呈现扩大的趋势。

二是要素市场建设不充分。当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要素市场的改革相对滞后,比如电力、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交通运输、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并存,不仅降低了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减缓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制度环境建设不充分。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和价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但我国当前市场制度和市场环境方面还有待提升。比如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还需进一步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强化,法治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监管体系还有待健全,公平竞争、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市场环境建设有待完善。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路径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科学地建设好这项系统性工程。

一是要以法治建设为基础。法治建设是高标准市场体系有效运行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既规范着市场主体的行为,也保障着市场主体的权利。要加快推进产权制度的法治化,夯实市场体系的基石;要注重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让公平竞争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和市场活力。

二是要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保障。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决市场体系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比如在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方面;解决各地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解决垄断竞争或机会不公平导致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解决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攻关重大战略性项目;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引领投资方向等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创新是深度激发高标准市场体系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动力。要坚持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冲破制约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瓶颈和藩篱,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进入壁垒。要坚持以创新的方法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以全面开放倒逼市场体系水平的提升,推广自贸区、开发区、试验区的市场体系建设经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拓展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

四是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要加快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制度,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市场的规则健全和制度建设,提升土地流转效率,畅通国民经济资金循环,激励科技攻关创新,推进数据生产要素的依法流动,全面提高要素市场的配置效率。要加快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生产许可、破产、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等各项制度,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制度,保障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有效、有序运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