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冲击下,收支矛盾突出,专家建议——
地方财政要开源节流并重
本报记者 曾金华

□ 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低于中央,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多渠道盘活国有资产,非税收入增加,并非由于涉企收费增加。

□ 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实施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组合拳”,将大大提高地方财力,从而兜牢民生底线。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较多。近年来,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本来就比较突出,疫情冲击更是产生新的压力。这一局面如何应对和化解?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57亿元,同比下降1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4827亿元,同比下降12.3%。

值得关注的是,平时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一般高于地方,今年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低于中央4.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形势比较严峻。但其一季度下降幅度没有超过预期,而且地方收入回旋余地较大,收入增长点多,不用过度担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向记者表示。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表示,全国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疫情导致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收入同比减少。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和非税收入组成。非税收入很容易被等同为“收费”,实际上并非如此。非税收入是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等多方面构成。地方收入降幅低于中央,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多渠道盘活国有资产,非税收入增加。

统计显示,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增长3.1%,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4.5%、1.1倍,合计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长6.5个百分点。同时,持续减轻企业负担,涉企收费继续下降,包含教育费附加在内的专项收入下降5.7%,行政事业性收费下降11.5%。

上述数据表明,非税收入增长不是由于涉企收费增加,而是国有资源资产收入增加所致。

目前,各地税收收入较大幅度下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地方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压力。虽然一季度地方财政支出同比下降7%,但降幅显然小于收入降幅,仍然显示出收支矛盾。而且一些领域支出偏缓,是由于受疫情影响相关活动取消或延后。随着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这些支出将会恢复。

地方财政如何应对收支矛盾?保民生怎样才能不受影响?对此,一是靠现有的制度保障,即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二是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中央财政在去年四季度已提前下达转移支付6.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以来预拨均衡性转移支付700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06亿元,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同时下达了部分中央基建投资、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资金。

同时,中央要求“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在财政政策方面明确了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些政策“组合拳”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地方财力。

比如,在赤字率方面,2019年安排全国财政赤字27600亿元,赤字率2.8%,其中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今年提高全国财政赤字率,地方财政赤字也将一定幅度增加规模,以保障地方支出。”白景明说。

除了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弥补赤字,地方政府还可以发行专项债券。去年底以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亿元,包括一般债券5580亿元、专项债券12900亿元。

截至4月15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691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5%。备受关注的是,财政部将在近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白景明认为,增加专项债额度和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能够对投资、经济有力拉动,税收增长有了更好的基础,形成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的良性循环。

地方除了开源,还应节流。“加强预算管理是化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基本途径,地方要量入为出,特别是调整支出标准结构,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白景明强调。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平稳,以及一系列更大力度宏观政策实施,财政收入将回归正常,民生底线将更加牢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