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全国共实施98万余个扶贫产业项目,92%的贫困户参与其中——
防疫期间扶贫产业该咋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江西省宜丰县潭山五指峰日用瓷厂扶贫车间,村民在对产品做最后检验。
林具如摄(中经视觉)

河北省张北县台路沟乡石头囫囵村第一书记王锁军是中建路桥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说,驻村5年来,一直在发展扶贫产业上想办法。虽然眼下受疫情影响,但扶贫工作并没有停滞,“扶贫产业成熟一个就落地一个,从胡麻到土猪,我们要让村民看到产业扶贫的利好”。

今年扶贫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一方面要克服疫情对产业生产流通秩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解决长期以来的同质化和竞争力问题。如何把疫情对扶贫产业的影响减到最低?怎样培育扶贫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带贫主体如何更好联农带农?记者采访了有关农户和专家。

产销对接促销售

“村里几乎家家都养殖土鸡,这芦花鸡味道嫩滑不腻嘴。”近日,一场网络助农直播活动走进江西省上栗县东源乡新益村,新益村第一书记李俊杰抓着芦花鸡开始了直播推销。去年,新益村依托绿保种养合作社建立了扶贫基地,合作社年产8000余只活鸡,按5%的资金回报率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现金,并对贫困户按股分红。“以往正是土鸡销售的旺季,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受阻,希望网络能帮我们打开局面。”合作社社员、贫困户潘梅连说。

疫情影响了贫困地区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一些地区的时令性农产品销售受影响较大。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总体上看,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平稳,近期部分品种因为流通受阻,加之餐饮消费下降,出现区域性、阶段性供需失衡。一些地区禽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积压,部分主产区瓜菜出现不同程度滞销。

针对此种情况,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发起消费扶贫行动,鼓励中西部地区进行扶贫产品认定,动员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截至3月末,中西部22个省份共认定了22566个扶贫产品,商品总价值2152.42亿元。目前,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区域性滞销问题已经得到缓解。”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说。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恢复生产,各地积极采取储备调节、加工奖补、信贷贴息等措施,促进农产品保供稳价。

唐珂介绍,从短期措施来看,除了资金支持以外,重点是动员行业协会、批发市场、大型电商、龙头企业等开展应急促销,哪里出现“卖难”了,就解决哪里的问题。从长效机制建设来看,国家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物流建设,促进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效稳定的购销关系,搭建常态化的产销对接平台。

加快避免同质化

“早在2018年,驻村工作队就通过走访调研,帮助村里选择了胡麻油生产。”王锁军说,胡麻是张北的特产,村里的胡麻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起草了计划书,多次邀请农业专家来村指导。如今,这个几十户人的小村庄有13户参与胡麻种植。为了形成产业链,队员们还为村民联系了榨油厂家。今年3月,驻村工作队又投入资金帮扶村里发展土猪养殖。

脱贫增收,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这几年,贫困地区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很多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目前,全国有92%的贫困户已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户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国共实施了98万余个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认为,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总体上还面临一些困难。扶贫产业大多集中在种养环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较慢,产业链延长不够,卖的大多是“原字号”产品,价值链提升不足。在品牌打造、产品营销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方面发育不足,对接市场不够稳定。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在对贫困地区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扶贫产业谋划上缺乏通盘考虑。有的发展产业盲目跟风,引进产业品种单一,导致同质化。比如,很多县都把中药材作为支柱产业,而中药材讲究道地性,如果不顾实际盲目种植,会影响药材效果,还扰乱了市场。有的过度注重“短平快”,市场定位不清晰,强调当期回报,出现急功近利问题。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今年将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组织贫困地区完善产业扶贫规划,推动扶贫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加快全产业链开发。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不误农时。对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中小微企业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落实,促进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加大扶持带贫主体

产业扶贫不仅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面对疫情,已脱贫人口返贫压力和边缘户致贫压力增大,要及时给予产业帮扶。这些都对产业扶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巩固脱贫成果,关键要培育发展带动农户多、增收能力强的扶贫产业。”高强建议,在产业选择上,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立足于满足人们个性化产品需求,生产能够利用本地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

“现在贫困地区还是缺人才、缺技术,尤其要强化产业扶贫科技人才服务。”魏百刚说,农业农村部已组织贫困地区组建了4100个产业技术专家组,今年还将按照主导产业确定产业顾问,加强技术帮扶。同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专家认为,贫困地区已培育了一批带贫主体,带动实现了对贫困户的产业项目全覆盖。不过,带贫主体自身发展能力还不强,必须加大支持带贫主体力度,将扶贫政策与带贫效果紧密挂钩。要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示范评定等方面加大扶持带贫效果好的新型经营主体。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