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全球治理
□ 夏文斌 张 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有效防控疫情,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构建系统化的全球防控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担当。

完善全球治理的价值和愿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蕴着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追求,理应成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

一是重视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应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维护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也应作为全球治理的价值主题和长远目标。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既有效防控疫情在中国蔓延,也为阻止疫情在世界扩散作出重要贡献。病毒不分国界和种族,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面对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如果不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不仅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还可能引起政治动荡,进而引起多方面次生“灾害”。

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和维护各国人民的健康安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哪个种族、哪个民族,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关心和爱护。全球战“疫”,更需维护平等和正义。一方面,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要充分展开交流和对话,平等进行互助和合作,疫情当前特别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的维护,尤其是确保相对贫困国家的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国家。另一方面,也要坚决杜绝种族歧视、对他国污名化的行径。

三是避免将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因此,各国疫情防控也必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目前,需要全面动员和整合全球力量,加强国际社会间的通力合作和有效协同。各国要摒弃偏见,禁止打着防疫的旗号对别国进行主观抹黑、恶意攻击或诋毁中伤,这是非常不利于全球齐心协力战胜病毒的。

强化全球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在疫情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其一,强化疫情信息共享。信息化为开展国际联防联控提供了便利。一是要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向世卫组织和各国通报疫情的最新信息是全球疫情防控的基础,真实、准确、完整的疫情信息传递与共享,能够让各国及时、迅速、有效地做好相关应对。二是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要借助数字技术这项战“疫”武器提升治理能力,开展精准监控、快速检测和智能诊疗。三是要建立相应网络平台。包括信息发布平台、资源协调平台、科技合作平台、防控诊疗平台等,以此完善全球信息共享互通机制。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信息,同有关国家保持沟通,并建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这为其他国家进行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二,加强物资调配和相互支持。应对重大疫情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人民群众基本药品需求、救治需求和生活需求。世界各国要致力于加强医疗和生活物资等的统筹调配和相互援助,优化物资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做好重要物资生产的空间布局,建立科学高效、合理完整的采购、储备、库存、物流配送等体系。中国已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世界防疫提供支持和帮助;与很多国家举行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分享抗疫信息和防控经验;不断扩大防疫物资生产,紧急向国外供应防护医疗物资,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其三,构建科研攻关合作体系。战胜疾病离不开科技支撑,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各国要主动加强与世卫组织的沟通交流,在溯源、检测、诊断、有效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全方位地展开合作研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共同研判提出应对之策,坚持科学技术研究与临床实践救治相结合,加快认清病毒,掌握致病机理,规范应急处置;加强各国专家和科研人员的成果及资源共享,产学研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武器和科技支撑。

在防疫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球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防疫实践中,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全球和平与发展为目标,用多边主义、合作共赢替代单边主义、零和博弈,不断完善全球治理。

一要树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所谓共商,就是坚持充分对话、深化交流、加强互信,以共同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与矛盾。所谓共建,即共同参与、分享机遇、扩大共识,加强内外联动和资源统筹,形成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所谓共享,即平等发展、良性互动、共享成果,包括经济层面的互惠互利和文化层面的交流互鉴等,努力构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包容的共享发展格局。

二要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一方面,世界各国同处于一个地球村,责任和命运都是共同的,面对全球性危机和挑战,各个国家都要积极践行多边主义,为应对挑战作出贡献,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国情又是具体的,全球治理应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尊重世界和各国发展规律,提升全球治理成效。

(作者单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