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传统文化融进国产电影“脉弦”
□ 梁剑箫

在近日召开的“电影行业应对疫情影响”专题网络会议上,与会者认为,电影行业在资金紧缺、项目减产延期等多重压力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重大疫情冲击也为电影生态深层次演进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窗口。不过,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大机会并非指急功近利的复工复产,而应潜心聚力,彻底打通中华传统文化与本土电影叙事。

一直以来,很多国产电影试图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想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语言,在制作品质、思想深刻性、艺术高度方面独树一帜,塑造不朽经典。然而,操作起来却磕磕绊绊,难以彰显中华文化鲜明个性特点。归根结底,这源于电影创作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本质缺乏理论思考力、艺术悟性与高层次研究质素。

不难发现,很多电影创作者颇为擅长通俗故事情节的编造和组织结构,却不懂得如何搭建中华传统文化的“七宝楼台”,也就是考据、义理、辞章的创造性运用。三者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产物,紧密相连,最讲究“整体、联系、协调”的三位一体,以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互为表里。国产电影若要体现这种特点,发挥出卓越非凡的创造性、思想性、艺术性,则须追求三者联手并进的“视界融合”。

考据是基础、背景。须对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珍异、精血气骨,有深入领会感悟,而非用空镜头与空洞无物的对白动作表现所谓“文化精神”,大而化之;在此基础上,还要寻找到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之间最恰当的契合点。西方电影文化特性在于其活跃的艺术思维、层出不穷的理论、此起彼伏的各类方法论,国产电影亟需借鉴。但简单地“拿来”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具备有助于消化的中介,也就是融入义理。

义理为意义、思想。须在考据基础上,寻找叙事背后的传统文化意涵,追求富有深刻哲理和文化内蕴的大感慨大希望大理想,找到故事人物象征的主体精神、文化价值、生命向度,通过文化哲学色彩浓郁的动作和语言,让人物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魄灵魂、义理文心,从而上升至更高境界——辞章。

辞章乃审美、艺术。须提升国学根底和传统文化修养;不断审视中华艺术审美与西方相通之处,在电影叙事中凸显中华传统文化本质——中华诗的原创力和生命力,融入儒释道精义;切忌以西方电影叙事框架“硬套”中国故事,规避水土不服。

在东西方文化空前碰撞、交流对话的大时代,国产电影需要在重塑再振民族文化精神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电影从业者只要沉下心、铆足劲、肯钻研,一定能从中华文化的精光灵气中孕育出传世佳作,催动中华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