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杭州“城市大脑”创造美好生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文
国家电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供电服务指挥分中心查看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依靠大数据分析设立的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既反映企业的实时复工情况,也为政府部门分析核实企业复工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浙江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如今,城市大脑已实现从“治堵”向“治城”实质性跨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数据助力下,城市变得更加“聪明”,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杭州城市大脑起步于2016年4月份,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治理的探索。如今,城市大脑已实现从“治堵”向“治城”实质性跨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包括公共交通、城市治理、卫生健康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在大数据助力下,城市变得更加“聪明”,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数字治堵”显成效

拥堵是现代大城市的通病。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治堵”成为城市治理中绕不开的话题。

因为工作关系,家住杭州城西的市民许先生经常要开车去滨江区。过去,他开车穿越主城区,虽然最短的路线是通过西湖景区的灵溪隧道,但这条路经常堵车,短短几公里,堵上一两个小时是常事。没办法,许先生宁愿选择绕远路以节约时间。

后来,杭州城西百姓期盼已久的紫之隧道开通。“通过隧道到滨江只需不到20分钟,这种感觉真是畅快。”许先生开心不已。如此畅快的背后是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型。如果不是大数据支持,杭州快速路网的提法可能是“三纵五横”,而不是现在的“四纵五横”。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透露,新加的“一纵”,就是之浦路—紫之隧道—紫金港路—紫金港隧道。

“道路是稀缺资源,建设、完善城市道路骨干网是‘治堵’的基础,大数据为城市道路规划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持。”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出于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治堵”的考虑,杭州决定与阿里巴巴合作,为这座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实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

利用城市大脑,交通部门有了缓解拥堵的“神器”。在杭州,城市大脑从摄像头获取即时交通流量,让交通信号灯根据即时流量,优化路口时间分配,提高交通效率。依靠计算机视觉分析能力,利用每一个交通摄像头即时对道路状况“体检”,就像一个个交警全年无休在路上巡逻。数据显示,有了城市大脑的智能调控,杭州上塘高架路22公里里程,出行时间平均节省4.6分钟;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15%。

对杭州市民陈婷来说,城市大脑是一个抽象又模糊的概念。但她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变化是:从家到工作单位5公里车程15个红绿灯,以前早晚高峰期间大约需20分钟,现在平均提速3分钟。这小小的变化,就是城市大脑精确计算的结果。

在城市大脑精准调控下,杭州“数字治堵”成效显著。在百城拥堵指数排名中,杭州从2015年的前3位降到了2019年的第35位。

“数字治城”强支撑

“城市大脑是为城市生活打造的数字化界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看来,通过城市大脑,市民可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依托城市大脑,城市管理者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正对自助入住机,将身份证在感应区上刷一下,经过人脸识别,机器上就会显示预订订单,确认支付后,就能拿到房卡入住。在杭州云栖小镇城市大脑展示区,记者见识了30秒自助入住酒店的流程。

自助办理入住、便民出行、智慧停车……杭州城市大脑在不断完善顶层构架基础上,向老百姓提供更具有体验感和价值感的场景应用,且不断推陈出新、持续迭代。

为破解医院周边停车难问题,城市大脑整合接入杭州市医院及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停车位实时数据,通过挂号APP、交通广播、地面引导牌等实时发布停车位信息,引导市民快速找到车位。就医付费方面,目前杭州252家医疗机构看病全程只需付费一次,已有超过2200万人次实现先看病再付费,履约金额9.2亿元,有效解决了长时间排队等待的难题。

城市大脑在解决群众难点痛点的同时,也打通了政府部门间信息壁垒,为改善城市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原有52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共建有760个信息化系统项目,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部门间数据不相往来,甚至同一部门内不同业务线也不相通。”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介绍,城市大脑建设启动后,首先打破数据壁垒,建成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数据归集后,决策者不仅实时掌握一手资料,而且通过分析比较,可以作出更科学的决策。

“数字防疫”筑屏障

亮出绿码,人们便捷进出村庄、社区、超市和高速,企业从天南海北接回员工,货车、机床、塔吊运转起来……2月11日,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随后,全国各地陆续跟进,通过精密智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健康码上线的基础,来自城市大脑。”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暴发后,城市大脑迅速从日常运作转入“战时”状态。城市大脑涉及的卫健委、数据资源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立刻实行“战时”赋能,应急打通公共数据,更快掌握人员流动情况。历时一周技术攻关,依托城市大脑的杭州健康码上线。健康码既为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方便,又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让公共信任成为一次“不见面的承诺”。

“战时”管用,“平时”好用。杭州城市大脑,为防控疫情及时拉起了一道严密的数字屏障,通过数字化治理管活了人、盘活了城,激活了战“疫”下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杭州健康码功能从“战时”逐步转为“平时”,正不断拓展深化,应用于城市全人群、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成为助推“健康杭州”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城市大脑,杭州又及时上线政商“亲清在线”数字平台。该平台打造了政企服务“一键达”模式:在企业端,只需通过一个入口,便可实现政府服务“最多点一次”;在政府端,采用首处责任制满足企业诉求,实现政府服务“精准抵达”。通过“亲清在线”平台,数十万名杭州企业员工,不用提交任何资料就享受到了防疫补贴。

“这次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为城市治理水平突破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表示,杭州将加大城市大脑探索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