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4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议室

疫情期间高铁上能否就餐引争议

近日,在一趟从上海开往安徽安庆的列车上,发生了一起纠纷。起因是有乘客摘下口罩吃饭,引起另一名乘客不满,双方一时激动还动起了手。对此,有网友表示,在高铁上吃东西没问题,也有网友表示,疫情期间要控制。

@王海生:在高铁没有禁食规定的前提下,对在高铁上吃东西,我们不必苛责。事实上,只要进食者注意文明,注意安全,能错峰进食,没有过分危险的举动,乘客之间就应与人方便,相互体谅。

@瞬息万变:疫情期间需要我们每个人多些自律,多顾及公共卫生安全。对于铁路等相关服务单位,也应体谅乘客的不易,将服务做实做细,唯有如此,类似的事件才不会再次出现。

@杨朝青:高铁上乘客通常素不相识,容易“一摩擦就起火”。权利意识高涨,教养和规则意识就“慢了半拍”。乘客之间只要恪守“有话好好说”的尺度和分寸,就有助于消弭矛盾和纠纷。

多地发放消费券提振消费

近期,南京、杭州、宁波等30多座城市纷纷推出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旨在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帮助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加快恢复。

@芙清:消费券固然见效快,但只是一次性消费,对居民的“钱袋子”实际作用不大。在提振需求之外,还应继续推动复工复产,保证产能恢复,稳住就业岗位,为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王岳林:消费券眼下成为各地政府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一个措施。发放消费券是短期刺激消费的一剂“药方”,要使其有效发力还需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对政策的实施细节作出合理设计。

@乔瑞庆:要做好监督,防止个别消费服务提供者借机涨价。消费券投放后,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券能够产生预期效果。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避免造成财政负担。

(刘辛未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