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0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这一刻,我们全力以赴
——写在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之际
本报记者 温济聪 柳 洁 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 浩

4月8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个标志性时刻:自8日零时起,作为疫情防控“主战场”的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这一天的到来,意味着战“疫”打响以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正式实现从“暂停”转向“重启”。

“封城”76天!这是一段英勇奋战的时光。人们顽强奋斗、敢打敢拼,为了同一个目标坚守岗位、不懈努力。

这是一段守望相助的时光。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民互助互帮精神。

这是一段科学防治的时光。无论是防控还是救治,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步步为营,逐步走向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英勇奋战 全力以赴

疫情汹汹,他们身穿防护服,奋战在医院、方舱、居民小区……是生命线上的“摆渡人”;

黎明来临,他们悄然转身,回到熟悉的岗位,在街头、在社区、在一切有需要的地方,是最富活力的城市细胞。

“可以考虑重启结婚程序了,看房子、拍婚纱照,哎呀!好复杂。”“95后”大男孩叶晟有些羞涩。这位年轻的刑警从2月初起就一直在为生命“摆渡”。彼时,武汉开展全员排查,病人的转运和送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武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第一时间成立24小时待命的“青年突击队”。叶晟主动请战,“穿上这身警服,就准备好了随时战斗!”

2月的武汉,寒风刺骨。当时,防护服稀缺,每名队员一天只有两套。每送完一次患者后,叶晟和搭档彭涛都站在室外空旷处待命。“那一阵我们都只吃早餐,中午不吃,少喝水。”叶晟告诉记者,最危险的一次,在送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途中,彭涛的口罩突然掉下来了。“当时我心里一紧,迅速帮他把口罩又拉上。”

“难道不害怕吗?”

“谁都会怕,但也顾不上那么多,这个时候警察不上谁上?”

疫情当前,唯有战斗。为叶晟们解决防护物资之困的是“黄萱们”。农历正月初二,卓尔控股有限公司从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包机紧急运送300多万只口罩、近30万套防护服到武汉。清晨天还没亮,来不及和熟睡中的孩子告别,黄萱就冒着凛冽的寒风抵达了天河国际机场。在这场通宵达旦的应急物资接运分配战中,黄萱是唯一的女志愿者。

“春天了,武汉东湖绿道如人间仙境。解封后,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带着家里小朋友骑骑车,晒晒太阳。”黄萱说。

惦记着运动的还有许明锋。武汉封城时,这位湖北省记协干部已经回到了老家湖北恩施州,他所住的巴东县水布垭镇没有一例感染。

然而,一条消息让许明锋决定立即返汉:大批新闻工作者从全国逆行抵汉,生活、防护物资极度匮乏。他说:“我是新闻工作者的服务员,服务对象来了,哪有服务员不来的道理。”回汉后,他立即投入工作中,和同事一起筹集、运送和发放各类防护物资,为记者们联系采访对象,给不同的新闻单位搭建素材共享平台等。

为充实社区力量,大批党员下沉到社区工作。一句“我愿意”,让许明锋成为其中一员。“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球友们一起踢球一起嗨。”许明锋说。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守望相助,展现了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和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4月6日9点,刚刚参加完欢送仪式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柳、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与战友们前往武汉机场准备回京。

张柳是北大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得知医院组建医疗队,他第一时间报名,告别妻子和7个月大的孩子,在农历正月初二驰援武汉。他带领着20名医护骨干成为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第一支进入隔离病区的国家医疗队。

“最让我舍不得的是武汉的医生和患者。忘不了与武汉同行们的共克时艰;忘不了与武汉患者们的休戚与共。在艰难时刻,我们始终守望相助。”王光杰动情地说。

67天,2054人!自农历正月初一接到命令逆行出征,11批辽宁医疗队队员白衣执甲,与4万多名全国各省份援鄂医疗队员一道,将守望相助的精神在荆楚大地传递。

2月2日出发当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丁仁彧说,“作为重症医学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降低病死率。我们要与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全国重症医学同行一起,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打赢这场战役”。

“从事重症医学的人就像生命的守门员,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丁仁彧常常对队员说,“每一个生命都不要轻言放弃,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

尽管工作劳累且充满风险,但丁仁彧对自己能从事重症医学很是自豪。“垂危的病人转危为安走出病房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2月8日,熊伟从湖北大悟县来到武汉,成为了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火神山医院维保组的水电工人,主要负责1号楼、2号楼水电专业维保工作。除了要抓紧熟悉现场构造外,熊伟还要经常处理增加电路、灯具不亮、马桶堵塞等问题,每天都要冒着感染风险数次进入院区。

渐渐地,医生护士和病友也跟他熟络起来,看到他在病房里前前后后地忙着,大家都会主动打招呼关心,“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呀!”熊伟也会给他们加油打气:“需要么子(什么)感谢哦,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就行了!”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郭辅政2月7日来到武汉。2月9日,他和同事们一起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这段援鄂经历给郭辅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4月4日,全国哀悼日。“今天我们接管的重症病房就要清空了。6日我们回北京,8日武汉解封,时间过得真快。”在院区广场上参加完对逝者的哀悼仪式,他仍有些心绪难平。

在郭辅政看来,根据每名患者的不同情况,实行“一人一策”,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上,我们尽可能给予氧疗支持;在其他合并症治疗上,及时给予心脏、肝、肾等器官功能支持”。

从2月5日收治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到最后一批患者3月10日出舱,武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了超过1.2万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舟”。

鹦鹉花园党总支书记兼主任郭凤回忆,开始床位很紧张,到了2月上旬,随着方舱医院大量建立,以及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人等床位,变成了床位等人”。

“小区封闭管理对战胜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郭凤说,“线上+线下”保供应关系到小区封闭管理的成败,这也是社区近两个月来工作的重点。对于空巢、独居老人等,社区还提供生活物资和药品代购代送服务……

春暖花开时节,武汉正全面恢复活力。谈到武汉解封,郭凤显得很冷静。她对记者说:“我们原则上还是会劝导大家,没大事尽量少出门。如果必须出门,要先做好防护措施。这是尊重科学,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小区、对武汉,乃至对国家负责。”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