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鹿邑芹菜”卖四方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李小伟 唐运华
菜农张习敬(右)在介绍芹菜的长势情况。 胡洪涛摄(中经视觉)

3月5日,在河南省鹿邑县任集乡冷庄村蔬菜基地,菜农张习敬告诉记者:“今年种了90亩西芹和110亩娃娃菜,再过20多天西芹上市,按现在每公斤2.6元计算,每亩地可净赚8000元以上。再加上娃娃菜,这茬菜能挣180多万元。”

近年来,河南省鹿邑县着力做大做强“鹿邑芹菜”蔬菜品牌,以生产基地示范带动为基础,形成了“互联网+指导站+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标准销售、统一使用“鹿邑芹菜”等蔬菜地理标志标识和二维码图案对外销售,形成了品牌、规模优势,赢得了市场,稳定了收益,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区市,远销东南亚国家。

30多年前,张习敬在鹿邑县率先引进温室和日光大棚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张习敬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蔬菜产业化之路。任集乡相继荣获全国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四大西芹生产基地、豫东西芹第一乡等美誉,这里生产的“鹿邑芹菜”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鹿邑芹菜’具有实心无筋、鲜嫩清脆的特点,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各项营养成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普通芹菜。”全程参与“鹿邑芹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的鹿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小柳告诉记者。

“合作社多了,规模大了,我们牵头成立了任集乡蔬菜种植协会,邀请种植大户参加,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于共同做大做强。”冷庄村党支部书记冷士杰说。

“种植协会负责协调种植户和外地客商的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去年帮助全乡菜农销售蔬菜2000余吨。”冷士杰告诉记者,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种植户购买蔬菜种子、化肥遇到困难,种植协会帮助种植户统一购买农膜、种子等农资,解了菜农的“大难题”。

良好的经济效益让“鹿邑芹菜”成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形成以冷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行政村的蔬菜扶贫产业园。“每到蔬菜上市时,全国各地客商云集鹿邑,大货车能排几公里长,周边乡镇的宾馆早早就被订满。今年,全乡种植蔬菜面积1.2万亩,比去年增加20%。”任集乡党委书记于子敬告诉记者。

“品种单一、包装低端是任集蔬菜的短板。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走包装高端化、品种多样化之路。”于子敬说,目前蔬菜种植协会正在与泉州绿佳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擦亮“鹿邑芹菜”金字招牌。

芹菜生产只是鹿邑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不断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转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6.9万亩,总产量超过51万吨,年产值近8亿元,蔬菜产业已经成长为大产业。

据鹿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东振介绍,该县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积极为农业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开具产品运输证明,确保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得出、运得稳、供得上。同时,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要求合作社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实行分散、分片式作业,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蔬菜的卫生安全。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我们将加大蔬菜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做好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群众‘菜篮子’不受影响、农民收入稳定。”鹿邑县县长李刚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