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当上了人工智能训练师
建筑工人 龚 飞

我以前本来是在山东青岛的一家建筑公司里打工,如今,我在家门口当上了人工智能训练师。

因为去年底,我和弟弟提前回到家乡贵州铜仁帮忙搬家。不料,年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没法及时返工,年前那点儿积蓄很快见了底。这时,当地社区工作人员来统计返乡人员的就业情况,给了我们一份优先推荐的职位名单。我看见有一家当地公司在招人工智能训练师,还强调滞留农民工优先考虑。

我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了,对“人工智能”毫无概念。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和弟弟决定先去看看。工作地点的环境很好——整洁的办公室里,大家都坐在电脑前办公。于是当天,我们哥俩就在家门口成了同事。

人工智能训练师和教小孩差不多,就是通过标注把电脑训练得更聪明。我们每天要将成百上千幅照片里的物体分门别类地圈出,再标注出来,比如花盆、地毯、茶几、沙发……这些标好的图片会被送进数据库,成为人工智能的学习素材。比如,当电脑看了几万个标注“沙发”的物体之后,它才能“认识”什么是“沙发”。除了标注图片,还要标注视频里的情节内容,比如“进球”“吃饭”这类场景,让电脑学习认识。

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在“3D语义分割”小组。我的工作有时是一张图上多达上百个标注点,标注时间要六七个小时,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好在以前学过的一点儿计算机知识派上了用场,我感觉这活儿不难。

我和弟弟都挺有干劲,以我的速度,培训结束转正后,月收入能有五六千元,和在建筑工地的收入差不多。

更让我安心的是,通过试用期后,我们就可以转正成为合同工。这是我十几年来,在家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往年,春节都不一定能回家。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么快在老家找到了这么好的工作,谁还愿意离开呢?

(本报记者 陈果静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