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里云:开放公共的基础设施
本报记者 王轶辰

3月18日,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整整一个月。该数据中心是阿里云自建的新一代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整体可容纳的服务器数量多达30万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数据中心支撑数亿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为阿里旗下的移动办公平台钉钉APP连续扩容10万台云服务器,帮助其扛住了巨大的流量冲击,保障数亿人顺利线上复工复学。基于阿里云的弹性扩容能力,钉钉在2小时内新增部署了超过1万台云服务器,创下了阿里云快速扩容的纪录,而传统数据中心至少要花几周时间。

如今,阿里云的数据中心不仅支撑起阿里的自有业务,还成了开放、公共的基础设施。阿里云目前在全球部署了200多个数据中心,为全球200多个国家用户提供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联网等技术服务。

以前,很多企业都需要自建数据中心。如今,企业无需再购买服务器自建机房,可直接购买算力资源。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这种“电网”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进而对产业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能耗是数据中心的一大挑战,阿里云也一直在探索创新。例如,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引用华南地区第一大湖万绿湖提供优质水冷资源,搭载阿里云智能运维系统,可智能感知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制冷模式,电源使用能耗远低于国际水平。

目前,全国数据中心的存量服务器有1000多万台,服务于云计算的有30%左右,数据中心“云化”潜力巨大。面对疫情发生后井喷的上云需求,阿里云正在增加其数据中心的规划量,这也将进一步加速国内数据中心的“云”化进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