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安军:土坷垃里育出“金苗苗”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段晓芳
图为赤城县农业技术带头人赵安军。
姜雪娟摄(中经视觉)

3月2日,河北赤城县迎来一场“降温”雪。“雪咱不怕,一冬一春,越下雪咱庄户人越高兴哩!”在样田乡双山寨村,赵安军在自家养菌棚里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雪能净化空气,这样咱的菌苗杂菌更少、感染率更低!”

赵安军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双山寨村人。原来村里穷,提起种地,大家无奈地形容是“土坷垃里刨食儿”。

赵安军头脑灵活,靠着自身努力,2012年前后就盖起了亮堂堂的8间大正房。2015年,脱贫攻坚号角全面吹响,作为村里一名老党员,赵安军开始意识到自己富起来不叫富,让全村人腰包鼓起来那才叫真富。怎样让全村百姓像他一样住上宽敞的房子、家家户户有钱挣成为他整天琢磨的头等大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儿打听到木耳种植项目前景好、收益高,有可能带动全村脱贫致富。他立即开车赶到黑龙江实地考察,并把专家请到样田乡,勘查气候、土质等是否适宜。得到专家认可后,他积极筹措资金、流转土地、建造大棚、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开始初步实践。

万事开头难,第一年由于种植经验不足,木耳产量不高,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年底一算账,赔了20万元。第二年,总结失败原因后经过改进,木耳长势喜人。可天有不测风云,在木耳采摘期,天天下雨,准备采摘的30多万棒木耳全部被水淹没,等河水退去,木耳已经全部腐烂,损失70多万元。连续两年血本无归,赵安军不仅把家里的积蓄全搭进去,还欠了一屁股债。

亲戚朋友劝他放弃,但赵安军却梗着脖子说:“我认定的事,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我就是要让咱这土坷垃长出金苗苗!”

木耳对湿度、温度等生长条件较为敏感,稍微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大幅减产,所以种植技术至关重要。随着赵安军克服困难勇创业的事迹被传开,县、乡两级政府在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其选定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先后两次安排赵安军参加木耳种植技术的相关培训,科技特派员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查看和技术指导。河北大学食药用真菌研究所建立试验基地,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品种,进行实地研究和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木耳种植的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大力支持和赵安军不懈努力下,木耳产量大幅提升,收益不断增加。不仅挽回了亏损,还获利50多万元。

木耳种植步入正轨后,赵安军并未满足,他想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2017年,赵安军牵头成立了赤城县双耐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里许多人加入合作社,木耳种植慢慢形成规模。

在合作社,赵安军也不“藏私”,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农业种植技术,为村民传授科学种植、常见病防治技术等,向村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通过他的正确引导,双山寨村从老人到刚毕业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科技致富的理念。

2020年1月8日,赵安军又成立了赤城县灵华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进一步提质增量。说起今年的计划,他掰着手指盘算着:“要培育试验品种10万棒,规模种植40万棒,年可生产木耳6万斤,预计年纯收益可达200万元……”

赵安军还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后,平均每年可以安排100余人就业,惠及贫困群众30余人,平均每人年增收5000元左右。共流转土地12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36亩,12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100元。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