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志愿者黄蓉蓉:
为防疫工作出份力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包育晓
黄蓉蓉(左)在为居民测量体温。 包育晓摄(中经视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无数志愿者战斗在各地的疫情防控一线。哪里缺人手,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需要补充物资,他们就送到哪里。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和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他们不怕牺牲,各展所长,辛勤付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抗击疫情必胜的磅礴力量。

“您好,请配合量一下体温,需要办理出入证和开具健康证明的居民请到这里登记……”3月4日清晨,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琼林苑小区门口,志愿者黄蓉蓉忙着为小区进出人员登记、量体温,有居民前来咨询,她也耐心解答。

这是黄蓉蓉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第41天。她是滨湖世纪社区的热心居民,长期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协助社区做网格管理工作,还担任过楼栋长。

1月24日,辖区临滨苑小区武汉返回人员叶女士给黄蓉蓉发送了一条微信:“您好,我和爱人在家隔离,能不能请您帮忙买些蔬菜。另外,家里没有口罩和酒精,不知道能否帮我们购买一些?”第二天,黄蓉蓉一早就出门找到营业店铺为叶女士一家买齐了生活必需品。从这天开始,黄蓉蓉的工作内容又增加了一个“代购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合肥对所有居民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小区一部分老人和部分居家隔离人员不能外出,保障这些人正常生活的工作,就落在了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身上。“我们利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同时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对辖区内人员进行了摸排,了解他们的需求后成立了‘代购小分队’来解决居民基础物质需求。”滨湖世纪社区琼临网格负责人张义千说,黄蓉蓉就是最初报名的8人“代购小分队”志愿者之一。

“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黄蓉蓉,这次给您拨打电话是了解到您在居家隔离,想确认您的健康状态和生活需求。”每天,黄蓉蓉都要与隔离居民、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通话,摸排情况的同时劝导居民在疫情期间不出门、少聚会。“疫情初期,为了提高居民防疫意识,我们每人每天大概要拨150多通电话摸排情况,至少完成5户至8户居民代购任务,同时还要承担宣传等工作,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很多楼栋长、党小组长迅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黄蓉蓉说。

“疫情期间,有近900名志愿者先后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这些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居民骨干、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化身‘代购员’、小区‘守门员’、防疫‘宣传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爱心关怀、巡查劝导、信息摸排等工作,成为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滨湖世纪社区党委委员汪伟红告诉记者。

为了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黄蓉蓉从1月25日起就将孩子送回家中,由父母照看。“防疫责任重大,没有过多精力照顾孩子,而且我每天在外面跑,和孩子隔离开,对他也好。”

2月5日,辖区琼林苑小区一位居民确诊为新冠肺炎,所在楼栋被隔离。社区急需抽调人手保障楼栋64户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楼栋消杀等工作。作为党员的黄蓉蓉又一次站了出来,和4名同事一起成立了“守护者联盟”。“每天一早我们就联系各自包联住户,提醒他们量体温,告知健康状况,记下各自需要的生活物品,购买后再分装送往各户。日常执勤间隙我还会通过微信和他们聊几句,以舒缓他们的心情。”黄蓉蓉说,14天隔离期,她每天仅能睡5个小时,日常状态就是提着几十斤的物品奔波。14天后,隔离楼栋居民全部安全平稳度过医学观察期,楼栋成功解封,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14天,我们心理压力特别大,家人都不怎么说话,但蓉蓉每天早上都会给我发个问候信息,真的特别暖心。”被隔离在楼栋里的住户刘女士说。

黄蓉蓉所在“网格”还有一些孤寡空巢老人,疫情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为此,黄蓉蓉和志愿者们每人包联几位老人,定时上门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帮助代购生活用品。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想到每天在社区接触很多人,最初也担心害怕。”黄蓉蓉说,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2月14日凌晨2点,睡梦中的她接到电话,要去高速路口迎接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归来的工作人员,并将他们送往定点隔离酒店。为他们办好入住后,黄蓉蓉又建了微信群,以便隔离期间做好对接服务。“接触的那些天听到了他们的故事,我真正感受到一线战士的不易和辛苦,打心眼里敬佩他们。当时我就想,我是党员,无数党员冲在一线,我肯定也不会退缩,要为防疫工作做一些事,为保护一方居民出一份力。”黄蓉蓉说。

从1月24日至今,黄蓉蓉已经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40多个日夜,先后执勤于辖区9个小区。随着辖区金融港、写字楼、购物中心等企业相继复工,做好企业复工防疫及相关政策服务的工作逐渐增多,黄蓉蓉又一次加入了社区新成立的便企服务“春风小分队”,每天穿梭于社区与辖区企业之间,“现在的工作比以前更累了,但每次听到居民、企业工作人员的一声‘谢谢’,就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