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重地武汉,在救治医院,在街头巷尾,在社区内外,随处可见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时刻听到一句句真诚的问候。他们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虽然有各自的职业和岗位,有自己需要守护的小家,但是在这种特殊时期,他们都选择义无反顾地舍弃小家,勇往直前地冲在抗“疫”一线,去守护大家的平安。他们的身影最暖人,他们的笑脸最动人,他们的话语最感人。
“哪里有事往哪里去”
尽管戴着口罩,但她眼中闪烁出的光亮,给人很温馨舒服的感觉。
她叫刘萍,甘肃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之前,她是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儿童急诊科护士长,一听说需要支援湖北抗疫,立即报了名。“干我们这行,又是共产党员,这种事肯定得先上。”她很轻松地说。
果然,她和另外102名医护人员被挑选为第三批队员,前一天通知,第二天2月15日晚上就飞过来了。“其实大家都准备好了,说走就走,通知一到,男女护士们刷刷地都剃了光头。你看,我也剃了。”她说着就摘下帽子,露出男孩一样黑黑的短茬。“这都半个月了,又长出来啦。”这表情,很难想象是那个一身防护服穿戴整齐,在病房里来回忙碌的“白衣战士”。
2月15日晚到达武汉,第二天大家熟悉情况,准备各种护理防护物资,2月17日即被安排进驻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当天医院只有30多名患者。第二天,2月18日,第三批医疗队整体入驻沌口方舱医院,患者一共有195人。患者集中入住量最大的就是那段时间,一天来100多人,最近基本没有什么新增病人了,“这就说明情况好转啦,大家再高兴不过,努力终于见效了”。说到轻松的时候,本来爱笑的她,眼睛似乎也能说话,“等把这批病人护理完,再隔离一段,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回家是很快乐的事情。刘萍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才两岁。从甘肃离开时她告诉孩子要出差,6岁的孩子并不知道究竟有多危险,那就拜拜啦。两岁的孩子在她到了武汉视频连线时,才知道妈妈剃了光头,叫她“光头强妈妈”。说到这她忍不住笑起来。刘萍的丈夫是大学老师,对她来武汉很支持。她说干医护这行,就是要哪里有事往哪里去。
刘萍说最难受的不是让孩子受了委屈,而是上班时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太空步,不能像平时那样脚步平蹚,因为那样会把鞋底磨破,有暴露的风险。一个班6个小时,穿脱防护服需2个小时,从方舱医院到驻地,来回还要近2个小时。比如下午五点半的班,她们穿戴好3点半就从酒店出发,晚上11点下班,换好衣服就到了午夜1点。这段时间内不能吃不能喝,因为既不方便,也担心上厕所,所以每个人都穿上纸尿裤。就怕流汗,脖子上的汗往里面流,有时候真恨不得立即扯下防护服,“让我痛痛快快地干活”。
不过刘萍她们基本每天都在大干。病人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心情都不太好,比较紧张,这时候护士们就要发挥作用了。她们会在护理之外兼做一下心理师,和大家聊聊天,讲一讲兰州拉面、黄河大桥等,慢慢和病人拉近距离。方舱里有广播,因为患者大多比较年轻,休息时她们会和患者一起跳跳舞,放松心情。有的患者会给她们写感谢信,第二天一见面就会说,昨天的感谢信还没广播呢,“病人需要把他们的这份心情让我们知道。我们方舱里有广播,除了心理辅导、娱乐,还有就是读这些与患者互动的感谢信,很多病人出院的时候都依依不舍呢。”
保安哥单璐:
“我是安保队里的‘自愿者’”
方舱医院,被称为“生命之舱”,是防疫期间武汉紧急改建成的临时救急收治医院。
2月13日10点,记者如约来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这里部分区域已改建成江汉方舱医院。停车场入口处站着两排保安,里面间或有急救车开出来。
保安哥单璐的出现,是因为记者在门口等待被采访人。看见有人在这里停留,单璐拿着对讲机走过来。尽管戴着口罩,他眼色里露出的和悦,与稍胖的体型倒很相配。
单璐就是这儿的安保副大队长,说话很和气。他明白了我们的目的,马上打开对讲机与上面沟通汇报。这时,门口来了一辆电瓶车,后面满满地堆着几个纸盒。一问,是自愿给方舱医院医生送给养的,有牛奶、水果等。单璐联系了里面,很快这位“自愿者”进去了。不过,只能送到里面停车场,然后由他人把物品送进去。
单璐说自己是“自愿者”,不是志愿者。他是临时过来客串做安保的,“以自己的方式为武汉抗疫做点事情。”单璐是湖北荆州人,“80后”,在武汉开了一家小公司。疫情发生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他正好和父母亲待在武汉的家。看见各地都在支援武汉,他也想着要为武汉做点什么,“武汉加油,我们得有行动为武汉加油。”恰在这时,江汉方舱医院准备启动,招募保安,他报了名,被选中,经过快速培训,被聘为副大队长,负责国展片区外围安保。
外围安保的活儿并不轻松。守着大门,来往车辆和人员,搞不好就可能被病毒“点中”,所以一些人害怕干这个活儿。还有一些偶发突发事情,需要他这样的“头儿”来现场处理,不能引发激化矛盾,“这个时候大家封闭久了,心情不好,所以得多点耐心”。
2月5日,江汉方舱医院启动,安保开始上岗,“自愿者”单璐就不能回家了。每天24小时,安保三班轮转。单璐的安保队共90人,每班30人,他和另外两个“头儿”轮流领班。
“我们安保队里有好多‘自愿者’,其中有几个还是大学生。”单璐说,自己为武汉也做不了啥大事,就和这些大学生一样,能干啥就干啥,出点力,“每天女儿视频看见我一身制服,嗬,还挺骄傲”。
“一线干部”文红:
“我干的是街道干部的事”
武昌喻家湖东路,金地华公馆。
2月24日,傍晚时分,天微黑,本来就没有行人的路上更显安静。小区门口两侧的两家小超市都亮着灯,一些人在来来回回忙着,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区居民来取货。
地上摆放着10多袋装好的水果、蔬菜,一个女孩手上拿着单子,里面小区的居民站在门口栏杆内。拿单子的女孩照着单子叫人,叫到谁的货来了,另外一个戴红袖箍的男士,还有一个小青年,就帮着拎到门口,里面的人接上就走。有一位老人似乎拎不动,外面一个穿风衣的女士对门口保安说,帮他拎一下嘛,送上去。
里面的居民和外面的送货人配合挺默契。彼此都不用太多话,对上货物,递过去,拎起来就走了。借着灯光,可以看到每个塑料袋里的东西差别不大,水果基本是苹果、草莓,套好了,有价签,一袋苹果17元、3个装。蔬菜袋子里都有两根莴苣伸出来,还有青椒之类的,有一个塑料袋里还有一袋葵瓜子。
东西看上去还不错。记者走上前采访指挥的穿风衣的女士,她让女孩把单子拿过来看,上面是各种订单的食品价格表,分AB两类,价格都是固定的。
“风衣女士”叫文红,中学老师。她就住在这个居民小区,是小区业委会成员,疫情发生以来小区开始封闭管理,她就出来做了“一线干部”,“虽然‘一线干部’指的是街道干部,我不在街道,但干的是街道干部的事”。 她指着那个戴红袖箍的男士说,他是小区物业管理的,另一个帮助搬物品的男孩是志愿者,“我们由三方组成”。从农历除夕开始的,起初没什么经验,搞了几天慢慢规范化了。先由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共同选择购物平台,大家网上下单,预先支付或者货到付款都可以。货到后,物业、业委会加上志愿者,共同把货物分发给业主。大家各负其责,相安无事,自从小区封闭以来一直都这样运行。
文红说,小区有1100多户居民,业主都比较年轻,习惯网购,所以大家对封闭购物都没什么意见。“一线干部”很不容易,文红习惯了“一线干部”的称呼。文老师每天下午5点出来当班,直到晚上9点结束。白天则由另一拨人值班,从早到晚都有人来忙着递进送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