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一带一路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名建设者奋战中老铁路建设
本报记者 周 斌 通讯员 何思远 张伟明

中老昆万铁路一端连着中国,另一端连着老挝,是连通中老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后,云南省昆明市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老挝万象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压缩,可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春节以来,云南在建的中老昆(明)万(象)铁路玉溪至磨憨段、大临铁路、弥蒙铁路等在建铁路项目的170多个重点控制性工程施工点中,有144个施工点不停工,1.3万名建设者始终奋战在一线,按计划推进项目建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云南省内部分道路封闭,货物运输受限,而且当地砂石料普遍暂时停产,原材料供应紧缺。加之各施工点施工人员来自不同省份,受疫情防控和节后错峰返程等因素影响,部分施工人员还未全面进入现场施工。

面对上述困难,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和各施工单位主动与各级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进一步强化路地联防联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建设推进。

在疫情防控方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办公场所、施工驻地、施工现场、新进场人员等重点环节管控,切实加强疫情管控。在抓建设推进方面,积极统筹,安排调配。为保障施工进度,加快建设步伐,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运输组织,抢运贵州省粉煤灰等原料,以每天80车约2400吨的运力,全力满足在建项目需求。

据了解,截至2月初,玉溪至磨憨段累计完成投资369亿元,达到设计总额的73%;完成路基土石方6600多万立方米,达设计总量九成以上;特大桥和隧道建设完成八成以上。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云南省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处的安定隧道,隧道外山青天蓝、鸟儿飞翔;走进幽暗的隧道里,机器轰鸣、焊花飞溅。

安定隧道全长17.5公里,为全线I级高风险长隧,穿越巍峨的哀牢山山脉,共经过20条断层和2个向斜构造,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又因集有害气体、岩溶、软岩、涌水、高地应力、高地热于一体,安定隧道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其工程规模、建设难度与工程风险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领域都极为罕见。

为了能够实现按期贯通目标,安定隧道采取“长隧短打”的方式,设置5个斜井和进出口共7个作业工区分段进行施工,由中铁十九局和中铁五局各承担一半的施工任务。

“隧道出口至五号斜井刚顺利贯通,全隧正洞累计掘进10660米,突破万米大关。”“80后”中铁十九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部经理王海峰说,这对改善施工环境,加速隧道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王海峰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施工所需的料具和砂石料已经告急,但施工方正在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为保障施工进度,王海峰动员一线施工人员坚守岗位,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工作面工效指标。

距离安定隧道数公里之外的新平隧道,全长14.8公里,洞身共穿越7条断裂破碎带,岩体破碎、涌水、突泥频发,是中老铁路国内段的控制性工程。走进隧道,一股湿热之气扑面而来,感觉呼吸十分困难,但建设者们却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环境并没有成为阻碍他们施工的障碍。因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被称为在“水豆腐”里打洞,每前进1米,都需要建设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针对隧道岩体极破碎、遇水泥化严重、极易发生涌突等施工难题,中铁隧道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的1200多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大干快上,创新使用三台阶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使仰拱及时封闭成环,减少围岩变形几率,确保工程质量一次达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