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雷神山医院隔离病区B3栋东入口处,这条路上共有市政消火栓3个,现在我们对水压进行逐个测试,宋佳保,你负责绘图并做好标记。”这是2月23日上午,雷神山消防救援站党员突击队日常工作中的一幕——对雷神山医院隔离病区例行检查和熟悉地形。
说话的人叫曾雄飞,是雷神山消防救援站党员突击队队长。他们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对院区内建筑结构、水源、通道、消防设施等进行排查整治。在检查完消火栓压力后,他与队员们穿越一条55米长的洁净道路,来到隔离病区前的医护通道。这条蜿蜒狭长的通道与28个病区互通,虽然有安保人员领路,但是这迷宫似的路径,也让他们不免觉得紧张。 曾雄飞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过两三个路口就要对照平面图确定实时点位,并不时转身叮嘱后面的队员要仔细查看周围环境。
从B栋到A栋再到C栋,他们花了近1个小时,看着曾雄飞紧皱的眉头,副队长杜杰察觉出他的担心。
“队长,请放心,我们会用最短的时间熟悉这条生命通道。”杜杰说道。
“是的,病区内通道如此复杂,作为队长,我更要熟悉,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大家一起加油。”曾雄飞回答。
来到C栋感染科通道,他们在印有两面旗帜的白墙前停住脚步,两面鲜红的旗帜交相呼应,党员突击队的旗帜与医护人员的勉励标语旗帜仿佛在给他们力量。大家都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护这些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们的安全!
下午,突击队队员们在营区内按比例模拟构建了病房、安全出口、病员通道、医护通道等基本元素,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队员们在模拟演练中很快找到了状态,每个人对实战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研讨、磨合,再研讨、再磨合,对整个作战行动加以完善。
到了晚上,队长曾雄飞与队员们逐一谈心,倾听大家对目前工作开展的建议,了解每名队员的真实想法,并对下一步工作部署谋划。
23岁的水枪手陈大波来自贵州黔西南州,当问到他有没有什么困难的时候,他说:“进入医院核心区,一点儿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这就是我们消防员的使命,我们必须守住阵地!”
27岁的队员姚声宇是“消二代”,他的父亲姚移华曾参加过“89长江油驳火灾”的扑救。2011年,姚声宇接过父亲手中的水枪,成为一名消防员。他说:“我是班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候就要冲锋在前。”
自雷神山医院开建以来,雷神山消防救援站党员突击队的9名队员每天行走在这片近8万平方米的区域中,他们累计开展“六熟悉”37次,制作灭火救援预案70余份,开展实战拉动演练15次,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白衣天使和病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