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运返程客流仅为往年同期六分之一:
错峰对防疫和春运产生积极影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慧 崔国强

2020年春运即将结束,如何阻断病毒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均表示,错峰出行对防疫和春运产生积极影响,春运难现返程高峰。交通运输系统正在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返程运输保障工作。

错峰出行 春运出现新特点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地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交通人流,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减少出行,这对春运客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数据上看,春运节前15天(1月10日至2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11.4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到了节后,这个数量急剧下降。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春节后返程客流大幅下降,没有出现明显返程高峰。截至2月14日,节后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仅为往年春运同期客流的六分之一。

据刘小明预计,距离春运结束还有3天时间,客流量不会有大的变化。返程客流将呈现“日均强度显著减弱、客流峰值显著降低、时间跨度显著拉大”的特点,峰值大概在1500万人次。

高峰消失 利好疫情防控

返程高峰消失,对于疫情防控是一大利好。这大大减少了车站、机场等地的人员聚集,有利于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有助于尽快打赢防疫攻坚战。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负责人普遍认为已采取的交通错峰举措,有效遏制了人员高峰出行可能引起的疫情链式传播风险。

虽然客流高峰不再,但医疗资源、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压力。

交通运输部当前已经加大运力、场站、人员等投入,保障返程客流需求。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工具上座率,推广四川省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经验做法,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降低乘客在途交叉传染风险;指导各地稳妥有序恢复城市公交、客运班线等交通运输服务。

据国铁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介绍,铁路部门精准安排错峰返程运力,实行分散售票策略,不卖无座票,实施隔座售票,将客座率控制在50%左右。

加强监测 完善应急处置流程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虽然返程高峰没有了,但仍然存在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病毒的可能。因此,紧绷的弦不能放松。

除了控制客座率,铁路部门还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发热旅客应急处置流程。“为应对疫情需要,每一趟列车上都预留了一定的席位作为临时隔离区,满足应急需要。及时将发热旅客下交前方有留验站的车站,移交地方防疫部门,进一步开展医学筛查和治疗。”李文新说。

民航系统也将进一步“防控结合”。一方面是坚决防。对进出机场的全部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应查尽查。另一方面做到精细控。采取切实可行的通风、通气措施,加强检测的频次,及时更换关键部件,确保客舱的空气清洁。

交通运输部下一步将做好乘客信息的登记溯源工作,采集道路、水路客运乘客身份证件信息和联系电话,按照班次分类收集,及时转交给卫健部门。“我们在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上线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系统,免费供道路客运企业使用。”刘小明说。

着眼长远 提前出台预案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也改变了交通的常态。随着疫情防治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因此交通部门不仅要做好眼前的工作,还要着眼长远,加强预判,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出台预案,确保交通大动脉畅通,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目前,各地救治病患、防止传播、疫苗研制正在紧张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大院校将重新开学,工厂也会集中开工,届时返程人员将迎来一个小高峰。对此交通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

疫情结束后,交通需求也可能出现补偿性增长。比如,此前旅游等行业基本停滞,疫情结束后很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因为春节假期延长,耽误了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计划,疫情结束后追进度也会带来大量的人员及物资运输压力,这些也都需要提前出台预案。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