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处于海陆交接处的广西钦州市,在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
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双百双新”重大项目为主抓手,钦州市搭起了绿色化工、大数据等优势产业“四梁八柱”。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处于海陆交接处的广西钦州市,显得地位十分重要且特殊。现在,货物由重庆向南经钦州港到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运行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以上。
北部湾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是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结合区位优势,钦州市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
过去一年,钦州市拥抱“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建设等机遇,以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为改革发展主线,着力盘活开放发展这盘棋,在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等方面均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大开放、大通道格局初显
2019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这条南北走向的开放新通道,实现了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与北部湾联通,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实施,为地处海陆交接处的钦州市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为了畅通合作渠道,钦州市配合自治区建立了九省区市政府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省际政府间合作机制,并与重庆江津区、贵州贵阳和四川宜宾、泸州等地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钦州港与中远海运、新加坡太平船务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政府和企业层面加强沟通合作。
2019年7月12日,“陆海新通道”西部省区市共建工作推进会在钦州市举行。会议讨论了2019年至2020年陆海新通道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拟定共同向国家层面争取的创新政策。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以及四川、西藏、内蒙古等西部12省区市代表首次齐聚,共襄新通道发展大计,共同开拓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挂牌,钦州市开发开放有了新动能。钦州港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
作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的片区,钦州港片区总面积58.19平方公里,涵盖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放发展平台。自贸区钦州港片区获批,使钦州市开放平台叠加的优势愈加明显。于是,把政策用活,做实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使之形成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便成为钦州市推动形成大开放、大通道格局的着力点。
目前,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加快石化、装备制造、能源、造纸、冶金、粮油等临港产业的转型升级,进驻多年的中石油、中船、中粮、金桂都在谋划新的产业链延伸项目。
为了落实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作为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新定位,园区正在加快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注册企业现已超过320家,共引进产城项目139个,总投资1164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中马国际科技园、智慧物联产业园、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先后投入使用,一座现代化的国际产业新城正在北部湾畔崛起。
截至目前,钦州保税港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0多亿元,4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形成了航运物流、大宗商品贸易、整车进口、酒类进口、国际商品直销、冷链物流、加工贸易等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了广西面向东盟、面向国际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开放机遇、开放平台共同组成了钦州市新一轮开发开放的矩阵,支撑钦州市初步形成了大开放、大通道的发展新格局。
大产业发展格局迎来突破
过去,区位、港口等资源一直被认为是钦州的发展优势。然而,优越的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状况十分不匹配。这一情况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改观,其标志是一批大产业项目的落户。尤其是2019年,钦州迎来了大型产业落户建设的高潮。
同时,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双百双新”重大项目为主抓手,钦州市搭起了绿色化工、大数据等优势产业“四梁八柱”。
2019年,总投资450亿元的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基地、总投资510亿元的桐昆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2019年11月27日,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二期项目、恒逸钦州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前者总投资280亿元,将开辟“气头、盐头”石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后者总投资220亿元,将实现“一滴油两根丝”的高端绿色化纤产业新布局。在这两大项目开工后不久,桐昆北部湾绿色石化一期年产60万吨苯乙烯项目也宣布开工建设。
这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钦州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钦州市推动下,荷兰孚宝、上海华谊集团分别与钦州市组建3个公共液化烃码头,与中石油华南销售公司、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桐昆石化公司签署了化工原料供应合作协议,桐昆、恒逸等临港企业在钦州港设立了贸易公司,“工业+贸易”大产业模式初具规模,形成了“油、煤、气、盐”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
“过去一年,钦州市建立了‘5+2’(年内开工5个投资超百亿元和2个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重大项目攻坚成效显著。目前,‘5+2’项目已全部开工,‘十四五’中期建成后将形成产值2000亿元以上。”钦州市市长谭丕创说。
看中钦州的不仅有临港大工业,还有华为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5月份,全国首个5G华为数字小镇——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在钦州大数据产业企业总部基地正式启动。2019年6月份,钦州华为数字小镇企业联盟正式成立,33家大数据优质企业迅速云集钦州华为数字小镇。2019年7月8日,总投资45亿元的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项目在钦州开工。目前,华为数字小镇入驻企业达50家,年软件与信息服务收入20亿元。
大港口、大物流短板补齐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自动化集装箱泊位、30万吨级油码头,研究建设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钦州港20万吨级进港码头、钦州港东航道扩建等一批重大工程,为钦州的港口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2019年,自治区在钦州市选定15个陆海新通道项目着重推进建设,涉及铁路、港口、多式联运等多个方面。去年6月30日,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钦州港实现了海铁、公铁联运零距离接驳转运,降低了港口与铁路之间的物流成本20%以上,使铁路集装箱年装卸能力由15万标箱跃升至105万标箱,装卸车能力由每天4列提升至20列以上。
同时,钦州市着力实现物流通道提效降费。2019年一季度钦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6.04小时,比2018年压缩72.09%,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36小时,比2018年压缩84.69%。由于货物实现无缝对接,平均通关时间降低1天至2天、费用减少500元/票至700元/票。在此基础上,钦州市计划再减少一半环节,通行时间和费用各自再降低三分之一,形成核心竞争力。
2019年,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启动运营,新增集装箱航线6条。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突破2000列、发运总箱量突破10万标箱,预计全年钦州港港口吞吐量1.15亿吨,增长13%,集装箱吞吐量300万标箱,增长30%。
未来三年,钦州将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建设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东航道二期扩建、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及码头等工程;着力构建现代港航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无水港和海外仓建设,加密班轮班列,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等;着力提升通道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展“提效降费优服”攻坚活动,探索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海铁联运“一口价、一单制”,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幅度减单证、减环节、减时间、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