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对于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说,不少贫困户的日子刚刚好过些,又遭遇疫情,有可能会受到返贫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党委政府、扶贫干部及社会力量都行动起来了,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干部群众携手千方百计复产复工。
“内部接龙+朋友圈外销”
滞销草莓 卖出去了
“往年,从草莓合作社我就能分红3000多块,今年看这架势,不大行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村民徐从杰,一边在地头抽烟,一边看着高温棚内滞销的草莓,忧心忡忡。
南辛庄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省定贫困村,51岁的老徐也曾是典型的贫困户,精神二级残疾,靠国家补助维持基本生活,房子是危房。近年来,大场镇大力发展草莓产业,为南辛庄村量身打造了“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互联网+农户(贫困户)”模式,2016年该村摘掉贫困村帽子,老徐也分了红、盖了房。
每年2月前后,是草莓盛果期。今年却眼看着香甜可口的草莓因为疫情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约20个村的300多个草莓种植户火急火燎。
“不少果农跟我说,现在这种时候,咱不能给政府添乱。但是草莓滞销,这些刚过上好日子的贫困户们怎么办?”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勇在一次镇党委疫情防控调度会上抛出这个问题。会场一度沉默,大家陷入沉思。
“群众为了疫情防控不计个人损失,党委、政府对他们不能不管不顾。”大场镇党委书记夏鹏拍了板,“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决不能让刚脱贫的农户们遭受疫情和返贫的双重打击!”
大场镇主动协调有关单位食堂优先采购当地草莓,解了燃眉之急。同时,采取“镇内接龙助力”+“镇外无接触配送”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情况下,全力帮助草莓种植户销售草莓。
“镇内接龙助力”主要是动员全镇人民行动起来,在各村微信群内接龙助力,批量下单,由草莓户将草莓配送至各村村口的“党员先锋岗”,岗上党员送至村民门口;对于位置较为偏远的订单,草莓户可以联系所在村庄的网格员,通过社会治理流动车转村宣传时进行“代送”。
“镇外无接触配送”主要是镇机关干部、退役军人等群体通过朋友圈积极转发,每日统计订单,次日由下班回家的机关干部或者有能力出镇配送的草莓户帮忙捎带,与客户协商约定将草莓放在指定位置,既能避免面对面取货,又能保障草莓对外销售。
党委、政府的行动,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回应。大场村老书记徐培合自费购买了近700斤草莓,送到全镇87个村的党员先锋岗上,慰劳近日值守在一线的党员群众,同时也呼吁亲朋好友发动“朋友圈攻势”代销草莓。镇综合执法中队队长郭克鹏带领全体队员,自发购买50余箱草莓。网格员林春霞在朋友圈帮忙卖草莓,3天卖了200多箱、约700斤。对有些无法出门配送的草莓户,林春霞跟丈夫开车义务帮助他们配送。“虽然起早贪黑很辛苦,但看着滞销草莓被包装、运走,我心里特别开心!”林春霞说。
“今年的收入又有保障了。”徐从杰把烟抽得滋滋响,“感谢党和政府,你们真是我们的主心骨、贴心人。”“真的从心底里感谢大场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帮助我们共渡难关。现在每天销货量都在200多斤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大场镇胜水龙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杨治香说。
文/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赵瑞军
多亏了热心的“德清嫂”
“帮我卖笋送笋还贴汽油钱,多亏你们啊,否则我每天200多斤新鲜早园笋可就没有收成了。”2月3日下午,家住浙江德清县阜溪街道三桥集镇的朱扣文,接过“德清嫂”童燕红递上的卖笋钱非常激动。
朱扣文家是当地困难家庭。为改善生活,去年他筹集资金承包了6亩竹林,期盼今年春节前后卖个好价钱。但是疫情彻底打乱了他的增收计划。眼看鲜笋每天不断增多却又滞销,朱扣文一筹莫展。早园笋是德清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年春节期间,是早园笋大批量上市季节。今年不少没有市场销路的笋农手足无措了。
消息传到正在组织“德清嫂”防疫的德清县妇联主席吴敏瑾耳里,她马上与妇联其他几位领导商议,大家认为抗疫很重要,百姓增收也不能放松。于是,决定联合县女企业家,通过网上筹集购笋资金,发动“德清嫂”开展爱心助销活动。“德清嫂”是德清县一张金名片,是对德清一个志愿者群体的称呼。这个群体不分性别、年龄、国籍和行业,在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化德润、创新创业等方面承担责任、展示魅力,成为标志德清城市精神的群体。
从2月1日开始,首批7户困难家庭的2000多斤滞销早园笋,全部被送往全县各个居家观察家庭及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时鲜春笋送到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后,大家非常感激:几乎天天有人送来食物、果蔬及口罩等物品,不仅满足了口福,还让大家享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温暖,对战胜疫情也更有信心。
不仅如此,“德清嫂”武康王氏水果商行负责人童燕红,还主动在商行贴出公益代销春笋公告,帮助笋农义务推销春笋,对县城内的百姓免费送货上门。
德清县妇联则通过“网上妇联”开展行动,建立购销平台,利用网上妇联农产品滞销收购微信群发布收购信息,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帮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
文/本报记者 黄 平 通讯员 王力中
分销蔬菜党员干部来帮忙
“王老,听说您家里没菜了,给您送来了一点,看够不够,不够再给您送过来。”2月4日一大早,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良坊镇新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志像往常一样给贫困户送去生活用品。69岁的王文邦,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隔三差五安排工作人员送上米、油、蔬菜等食品,保障他们一家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的正常生活。目前为减少村民出行,新田村组织部分年轻党员来到村里的大棚蔬菜基地开展送温暖活动。
新田村蔬菜基地采取合作社经营管理方式,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了成熟的种苗供应、技术管理、农民培训、销售渠道整套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培训、发展致富带头人等方式激发贫困户发展创业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托产业发展自主脱贫。
然而,受疫情影响,眼下基地成熟的蔬菜出现滞销,又暂时无法轮作,农户损失不小。新田村“两委”得知后,倡议组织党员干部帮助分销。各村小组组长统计需要蔬菜的农户数量,统一去基地预订采购,每天派3名到5名党员在基地上帮忙采摘、挑运有机蔬菜,并在上门免费分发时优先照顾困难户。此举既缓解了合作社的经营压力,也保障了很多困难家庭的生活需求。
文/本报记者 韩秉志 通讯员 刘君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