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续弘扬“胞波”情谊
——访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
本报记者 刘 威

习近平主席1月17日至18日访缅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今年首次出访,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访缅,又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对中缅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特殊意义。围绕当前中缅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两国民心相通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

陈海表示,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70年来,中缅关系在互尊、互信、互助基础上不断发展,树立了大小国家间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近年来,中缅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民间交往活跃,各层级密切接触、沟通、交流、合作。今年,中缅两国将举办系列庆祝活动,全面推进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双方将继续弘扬“胞波”情谊,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做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心心相印的好朋友、携手并进的好伙伴。

陈海说,中缅两国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连续多年为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外资来源国。2019年1月份至9月份,中缅贸易额1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同期,中国企业对缅投资1.5亿美元;在缅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1%。中国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接缅甸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推动中缅两国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更大程度惠及两国人民。

陈海表示,近年来缅甸政府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缅经济走廊各领域全方位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两国领导人已就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缅政府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实施领导委员会,昂山素季国务资政亲任主席,充分显示了缅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决心。在政策沟通引领下,两国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显著提升,资金融通取得突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正逐步形成。两国在中缅经济走廊下聚焦发展规划、产能与投资、交通、能源、农业、边境经济合作区、数字丝绸之路、生态环境、旅游、金融、信息以及地方合作等12个重点领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的交流互鉴,推动重大合作项目取得早期收获,致力于开拓中缅合作新局面。

陈海表示,中缅两国将以习近平主席访缅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签署系列合作文件,推动重大经济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双方将在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上下功夫,推动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陈海表示,缅甸启动国家转型进程以来,两国民间交往更加活跃,相互了解更加深入。缅甸实行改革开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士来缅投资兴业和参访旅游。中国更加注重鼓励和促进两国民间交流交往与合作。中国已经成为缅甸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国。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中国赴缅游客达59.4万人次,同比增长161%。

近年来,中方十分注重在缅开展民生工程,为缅甸人民谋福祉、促发展,两国民间民生合作项目逐步增多。目前,中国驻缅使馆已在缅建设23所中缅友谊学校,覆盖缅甸主要省邦。2017年12月份,首家中缅友好医院杜庆芝医院正式启用。去年5月份,第二家中缅友好医院纳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过去3年多来,中国多家非政府组织分别在缅开展“光明行”公益活动,为缅甸老百姓做白内障手术6000多例。中方还向缅方8000余人提供各类培训。两国民间交往日益密切。随着这些务实合作给缅甸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缅各领域合作交往将获得更多民意支持。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陈海表示,中国在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在技能培训等软性基础设施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缅甸正处于国家转型和改革开放初期,青年占全国人口比例高,对技能培训等需求缺口大。两国优势互补,加强技能培训等领域合作有着很大潜力。

陈海表示,中缅两国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共同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贡献。虽然中国与缅甸国家发展情况不同,但两国人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愿望是相同的,对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诉求也是一致的。中国致力于同缅甸一道,将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成和平之路、发展之路,使中国的复兴梦与缅甸的发展梦相得益彰,使“同饮一江水”的中缅两国进一步成为共享发展机遇的“胞波”兄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