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一带一路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黄金”助力企业 掘金“一带一路”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赵广英

“凭借日照海关签发的原产地证书,我们发往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的钢材,可以享受自贸协定关税优惠1.4亿元,带动公司2019年出口增长6.4%。”谈及2019年公司出口业绩,日钢集团销售业务部门助理副总经理袁文浩表示,在国际贸易遭遇“逆风”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更让袁文浩满意的是自贸协定关税优惠,一份薄薄的原产地证书就相当于一张沉甸甸的“纸黄金”。

日钢集团是我国十大民营钢铁企业之一,每年钢产量近1500万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公司积极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正是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公司出口东盟地区国家的钢材在通关时可凭借原产地证书享受零关税。“如果没有这些证书,钢材的进口关税在1%至10%之间。”袁文浩坦言,把证书比作税款、钞票,一点也不过分。

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市场逐渐成为外贸发展新亮点,青岛海关根据关区特色,蹚出了一条依托原产地规则、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勇闯“一带一路”市场的大道。

原产地证书既是“纸黄金”,就意味着享受关税减免优惠,如何让企业知晓这一政策、利用这一政策,进而降低贸易成本、拓展国际市场,是海关工作的重点。

为了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优惠,青岛海关提高了宣讲针对性。2019年以来,海关与地方商务部门联合举办宣讲会25场,培训3300多人次。

为了让企业使用原产地证书通关时更加便利,青岛海关不断优化服务,加强海关国际间合作,为企业解决物流、贸易“通而不畅”问题。在2019年8月份生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中,部分成员国在实施方式、过渡期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山推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至柬埔寨的一批挖掘机为此无法享惠通关。了解情况后,青岛海关立即响应,多方协调解决了企业用证问题,企业顺利通关并享受到柬方关税优惠3万余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海关共为29.1万批出口“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货值12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3%和9.4%,企业可享受国外关税优惠约3.7亿美元。

原产地不仅是海关确定关税税率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各国实施动植物检疫等非关税措施的重要依据。位于济宁的山东如意集团曾因转口分销保税棉花无法出具原产地证明而陷入困境。企业从美国、西非和巴西等原产地采购棉花集中存放在青岛保税仓库,然后分销至东南亚等地区。棉花未在国内加工,无法申请中国原产地证书;进口棉花时的原产地证书显示进口国为中国,无法满足东南亚国家检疫需要。

针对企业贸易新模式,青岛海关通过为企业出具《转口证明书》来证明国际中转货物的初始原产地,顺利打通了贸易梗阻。仅2019年,青岛海关就累计为169批转口至“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货物签发了《转口证明书》,货物总额达6亿余元。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