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想干事,总会有新思路
□ 佘 颖

优化营商环境,是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已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推动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46名再上升15位,位列全球第31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大经济体。

2019年11月,国务院又发出《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针对我国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指导原则。

去成都采访的时候,正值这份文件下发不久,各地正在贯彻落实。

在采访中,能感受到各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急切心情,因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各种各样,尤其是新兴产业,他们的很多需求、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已经超出了现有法律法规的范畴,处在空白地带。

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又是极其细致的,就像研究语音识别的企业需要声音实验室,做无人驾驶的企业需要有道路进行无人驾驶上路测试。能不能满足这么具体的需求,在任何一份政府文件里面都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需要一事一办。

这是真正考验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时候,各地需要主动探索,推出更多切实管用的改革举措。不管困难有多少,只要想干事,总会有新思路,找到好办法。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成都的“机会清单”是一种创新,上海创造的“店小二”精神,对企业只说yes不说no,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办公室”,用互联网加政务的方式,满足企业便利化办事需求,同样也是创新。此时此刻,全国各地一定还涌动着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正在造福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没有完美答案。面对这个问题,各地管理部门只能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优化营商环境,是不是真的想为企业办实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拿出自己的“机会清单”,自己的“店小二”精神,自己的“最多跑一次办公室”,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