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抓重点见实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维维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我们再也不用忙着创收了,租出去20多年的房子也可以收回来了。”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于德水说,“我们的科研人员这下可以坐住板凳,专心做科研了”。

成立于1959年的微生物所是一家具有很强公益属性的研究所,建有东北地区最大专业微生物种质保藏机构,其选育的黑木耳品系是国家认定的食用菌菌种,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年产值可超过百亿元。

然而长期以来,微生物所作为技术成果原创单位,收入却一直捉襟见肘。为维持生计,科研人员不得不一边搞科研一边忙创收,研究所实验室被出租出去,以维持日常运转。设备陈旧、人才流失、研究水平下滑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弱化。

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地方机构改革抓紧启动、压茬推进,要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根据《意见》,黑龙江省科学院将微生物所等4家院所进行清理规范,回归公益二类。至此,微生物所停止了小作坊式的菌种生产与销售业务,科研人员重新凝心聚力,着力开展特色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黑龙江聚焦机构重复设置、职责交叉、编制资源配置不科学、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财政投入很多用于事业单位人头费等突出问题,启动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省市县三级同步开展为期两年的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

黑龙江重点对省直编制30名及以下、市(地)编制5名及以下、县(市)编制3名及以下单位进行整合撤并;对同一部门内部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同时确定科研、报刊、干部教育、培训疗养、地质勘查等12个行业体制改革任务。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就是其中一类行业体制改革的成果。2018年底,黑龙江省教育厅将省教育学院、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育评估院等7家单位,“七合一”成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通过统筹机构设置,以教育智库服务为中心打造了13个平台,实现了从“虚大空”“小散弱”到“实干家”的有效转变。

大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则将下辖的供热燃气、园林绿化、供水排水等12个行业的18个公益类事业单位,合并成大庆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中心,既增加了财政资金在公益服务领域的使用效益,又节约了劳动成本。这次改革中,大庆市精简事业机构42%、事业编制21%。

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过程中,黑龙江刀刃向内,“撤”“并”共举,彻底剥离行政职能。省直99家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中,8家完全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撤销原事业单位;46家部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剥离划归行政机关,原事业单位纯化公益服务职能,或与其他单位进行整合撤并;45家单位结合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筹推进改革。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有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总站、安全管理总站、造价管理总站和省墙改办4家承担行政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这一次,这4家单位被整合为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监测中心,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有行政职能全部划归省厅的机关处室。“以后将更加突出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监测中心负责人说。

黑龙江省规定,改革后,公益一类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公益二类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面向市场的竞争性业务并取得竞争性经营收入。同时,规范事业单位中介服务行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通过改革,黑龙江大幅压缩了事业单位不合理的机构编制规模,重点保障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退役军人等社会民生领域事业发展对机构编制的需要。截至2019年12月底,省直涉改事业单位精简机构599个,精简编制1.99万名;市县涉改事业单位精简机构4346个,精简编制7.64万名。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