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不改 甘于奉献
——追记重庆市国资委原信访处干部余凯
余凯手指着现场向身边的干部群众了解情况。
(资料图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通讯员 吴燕利

2019年7月8日早上6点,和往常一样,重庆市国资委信访处处长余凯早早起床洗漱,吃过早饭后出门,从渝中区大坪乘车前往单位。

虽感觉身体不适,但想到周一工作较多,余凯仍旧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细致地把一周工作进行梳理和分工后,组织信访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晨会的学习。

“不管在不在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改。”

“我只要干这件事情,就一定要负责,一定要把它干好。”

“信访是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大家一定要为群众服好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谁也没料到,在余凯讲完这席话的4小时后,他因心脏骤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52岁。

戍边守防献青春

出生军人家庭,受军人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保家卫国的理想。1983年,余凯如愿加入人民解放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

余凯在西藏高原戍边21年,艰苦历练、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许党报国、戍边为民的铮铮誓言。

“凯哥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甘于吃苦和奉献,遇事总是冲在前面。”余凯的战友张志清回忆,在西藏高原戍边的那些岁月里,余凯一直积极参加连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时任正连职干部的他,指导帮助连队全面建设,圆满完成了边防执勤等诸多急难险重任务。他的表现,赢得了部队首长、战友的一致认可。

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余凯作为西藏林芝军分区墨脱过冬工作组成员,来到大雪封山、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蹲点指导墨脱三营工作。历时7个月,他徒步走遍三营各连排驻地,途中多次遭遇毒虫毒蛇侵袭,吃尽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帮助边防官兵和驻地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一系列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1998年抗洪抢险时,余凯任副营职干部,他组织带领官兵修建318国道八一镇至尼西公路段抗洪堤坝。连续13天,他扛着沙袋修防洪堤,身子泡在水中,每天和战士们吃压缩干粮。最终10公里长的防洪堤完成修建,保护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0年6月,波密县易贡湖溃堤,墨脱解放大桥被毁,余凯再次与战友们一道,夜以继日、忘我奋战,成功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戍边21年,他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青藏高原。

重庆市国资委信访处副处长黄鹏说,余凯一直以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为荣。“他曾说,不管在不在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改,就是这份初心,一直支持着他把信访工作做到生命的终点。”

扎根基层办实事

2004年12月,余凯从部队转业到重庆市国资委从事信访工作。做好信访工作的难度和需要付出的努力,丝毫不亚于他在西藏高原戍边的军旅生活。在此后的15年信访工作中,他发挥军人特有的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勤奋、细致,践行为民宗旨,以担当作为、默默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信访工作等不得、拖不得,余凯坚持把“重要事情不过夜”作为工作信条,24小时把弦绷紧,随时做好处理群众信访事项的准备。在处理轨道集团李子坝车站综合楼业主因办证问题集体上访、建工集团某项目部外聘驾驶员石某因伤致残等重大突发事件时,他连夜召集相关企业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平息事态、化解矛盾。在能源集团关闭低效矿井、重钢集团淘汰落后产能等涉及数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他深入企业一线,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向他们宣讲形势政策,化解矛盾,舒缓情绪,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重庆市国资委原党委委员、副主任黄宗山介绍,信访工作的常态是:频繁地与来访群众、各个相关部门打交道,或到来访群众的单位现场去了解情况,写报告、整理资料等,仅靠上班时间,远远不够。

余凯的妻子冉侨回忆,15年来,丈夫一直是早上6点多出门上班,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她一觉醒来,发现丈夫仍然在伏案工作。

冉侨曾抱怨过余凯,几次劝他换一个工作,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只要是给群众许下了诺言,就不能轻言放弃,既然选择了信访工作,就要脚踏实地干好。”

同事文智敏说:“余凯常常告诫我们,老百姓来信访接待室,肯定是遇到困难了,他们遇到困难找到我们,说明对我们是信任的,我们不能辜负他们。”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余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针对九龙坡区部分群众反映深夜下班“回家难”的问题,他主动协调公交集团,开通了夜班专线,市民为此多次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在处理三鑫服装公司因火灾烧毁档案导致职工无法办理退休、中外合资企业诺贝斯公司因外方股东失联导致职工无法得到有效安置等问题时,余凯积极协调市、区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参与化解原“7字头”公交车800余名职工办理退休、原重棉四厂2000余名下岗职工享受医保补助、重庆耐火材料厂600余户职工宿舍纳入棚改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时,余凯都是怀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处理,争取有关市级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使一批长期上访的信访群众得以停访息诉,有力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余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交流发言中讲道,我们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访工作是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要为群众服好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57岁的李顺清,如今在老家长寿葛兰镇带头搞起了农业合作社,在自己的钱包渐渐鼓起来的同时,他也在带领村民致富。李顺清告诉记者,他能有今天,全是余凯的功劳。李顺清退伍后进入原四川染料厂工作,企业破产后,他选择了病退。因为某些原因,李顺清病退后没能享受到补贴政策,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于是李顺清就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余凯。余凯先后3次来到李顺清的家中了解情况,多方奔走协调,最终帮李顺清落实了相关政策。

“落实政策固然重要,但让我更感动的是,余凯的支持让身处困境中的我重新振作。他帮我从人生困境中走了出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得知自己的恩人走了,李顺清眼圈泛红。

在重庆市国资委工作期间,余凯累计办理各类信访问题1800余件,先后获得重庆市委、市政府“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筹办贡献先进个人”、市人社局、市防邪会“全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个人”、市委市政府“2011—2015年度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市国资委机关年度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表彰,荣立三等功1次、获得嘉奖2次。

余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36年,他用生命谱写了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信访干部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奉献之歌,他的精神将永远被群众铭记。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