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协调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熊 丽

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取得明显成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还要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这样的差别,是广阔回旋余地和巨大市场潜力,也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下好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四大板块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主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效缩小了地区差距,发挥了比较优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长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并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特点,也面临新挑战。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要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深化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等,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必将加快形成,写就协调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