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新舟700首飞机机身后段成功交付位于陕西西安航空产业基地的西飞民机公司,至此,用于首飞的新舟700机身整体成型即将全面展开。此前已累计有110架国产新舟系列飞机从西安交付国内外用户,飞行时间超过53万小时。
整机制造是西安航空工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西安依托国家航空产业主干链条和当地高等航空教育科研资源,建设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150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分布在集飞机设计、整机制造、试飞鉴定等航空全产业链上。目前,西安已成为国产“三机”(即大运飞机、新舟系列民机、小鹰通用飞机)的重要生产地。今年8月,在工信部开展的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中,西安航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航空制造领域唯一入选区域。
为补强产业链条,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航空零部件供应商和制造商,增强本地协同研发配套能力。走进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300MN(兆牛顿)等温锻造液压机项目的基坑建设已经收尾。“锻件性能决定飞机性能。这是我们与清华大学自主设计制造的等温锻造液压机。该设备建成后,主要用于高端锻件的等温锻造成形。”公司副总经理周晓虎说。
在西安航空基地,像三角防务这样专注航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还有很多。前不久,西安势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制的首台无人机涡扇发动机问世。该公司也成为我国具备无人机涡扇发动机生产能力的民营企业,实现了从单件加工到发动机整机制造的转型。
“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两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动机整机试制任务。”西安势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广生坦言,这得益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研发能力,同时也与当地产业协同配套水平密不可分。在西安航空基地,有13家企业给势加动力提供叶轮的粗加工、模削、电火花、焊接等服务。
势加动力的无人机涡扇发动机外壳是由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公司总工程师周平虎介绍,公司研发的3600大型立式多对旋轮强力数控旋压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旋压后材料强度提高35%,造价仅为欧美产品的一半。
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西安航空基地瞄准航空制造需求精心构建生产型服务链条,培育了一批航空部件、附件维修、专用设备等航空服务企业群。
作为西北首家民航培训民营企业,陕西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资质、航材分销商资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考点资质以及运动类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技能考点资质。在这里,能同时进行15种机型的维修培训,每年完成培训2000余人次。
采访期间,记者见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航空副中心主任李建辉。3个月来,李建辉已走访企业28家,初步与8家航空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目前该中心正在与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成立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基地工程中心。
近年来,围绕航空企业的产品配套和技术创新需求,西安航空基地联合企业共建工业无人机创新应用中心、航空轻合金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及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国家级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这一系列融通大小企业的深度创新平台已成为当地航空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共享式“创新链”。
航空制造是具有国际化合作活力的战略产业。日前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行,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以航空产业为特色、着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综合保税区,未来这里将以民用航空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飞机装配和维修改装、国际采购与分销配送、检测和维修服务等保税业务。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航空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幅近36%。
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涌对经济日报记者说:“我们将充分发挥西安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加工制造优势,通过航空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的延伸,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构建特色创新驱动体系,完善产业平台服务功能,全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航空新城。并推动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向产业中高端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