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便民商业设施成短板
奚旭初

据报道,在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店,有一个15平方米的酱菜酱料柜台。近20年来,总有反对声音认为,繁华的淮海中路不应卖酱菜酱料。不过,这家商店却铁了心坚持卖酱菜酱料。如今,这个柜台日均营业额达3.5万元,创上海线下食品商业零售坪效第一。

高档商业圈,寸土寸金之地,却有酱菜酱料柜台的一席之地,令人感叹不已。更令人佩服的是,这个酱菜酱料柜台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据悉,酱菜酱料柜台是淮海中路一个土味十足的金字招牌,柜台最高一天曾卖出5.9万元酱菜,如此业绩竟是在不足27元的客单价基础上取得的。

这些年,不少城市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创新发展中,都守住了便民商业设施,把“黄金地块”优先用于发展大众消费场所。但也有个别城市,热衷于表面豪华,忽视了对市民的服务功能,老百姓的理发铺、澡堂子、小饭店、菜摊等,一个个被“挤出去”。连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等核心功能也因“经营城市”的需要被置换到城外,孩子上学、居民看病都要经过一番周折。

中央出台的政策多次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把财力真正用到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一座城市是不是“宜居”,城市形象怎么样,并不是听口头讲得美不美,也不只是看马路有多宽、大楼有多高,重要的是市民“小菜场”有无位置,理发店、澡堂子等便民设施够不够用,这才是衡量“人文”“宜居”与否的重点所在。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