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
本报记者 黄俊毅 王新伟 徐晓燕

近日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截至今年11月,贵州省已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这也意味着,贵州已经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

搬得出

这几天,贵州省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阿妹戚托小镇安置点的文安毕家里特别热闹,因为他26岁的儿子文定军正张罗娶新媳妇,左邻右舍都来帮忙。

文安毕和邻居都是2017年10月第一批从老家三宝彝族乡整体搬迁来的贫困户。该乡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山高坡陡谷深水低,气候高寒冷凉,土地分散,15度以下耕地人均仅0.11亩,全乡工程性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像三宝彝族乡这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在贵州还有很多。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4年末全省有贫困人口623万,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贫困发生率18%,比全国高10.8个百分点。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要实施易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2015年1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惠水县举行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序幕。围绕“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等问题,在实践中,贵州探索出了“六个坚持”,即坚持省级统贷统还投融资机制、贫困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然而,故土难离,要让贫困群众从深山里搬出来,谈何容易。三宝彝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始自2017年,然而半年过去,愿意搬迁的群众并不多。据黔西南州民宗委选派到三宝彝族乡扶贫的彝族干部刘金松讲,在搬迁动员时,吃“闭门羹”、被谩骂是常有的事。尽管如此,刘金松仍然不厌其烦地上门,帮群众算经济账、环境账,讲搬迁的好处。乡内群众谁家有红白喜事,不管认不认识,刘金松都要以私人身份到场。两年多来,他同近二十个贫困农户结上了“亲”。终于,群众打消了疑虑,慢慢转变了观念,高高兴兴地搬到阿妹戚托小镇,当上了新市民。

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中,像刘金松这样不辞辛苦奔波在最基层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3年多来,贵州省共建设集中安置点946个,其中城镇安置点701个179万人、跨县区搬迁23万人,彻底挪穷窝断穷根。

稳得住

搬得出,还须稳得住。为了让搬迁群众留住心、扎下根,贵州省想尽了办法。

201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以及7个配套文件,通过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对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做出全面制度性安排。

比如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完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通过统筹原有教育、医疗资源与新建、改扩建相结合的办法,满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需求;按照群众自愿、从高从优原则,做好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

文安毕告诉记者,三宝乡的乡亲们都搬下山了,小学也一起搬下来。阿妹戚托小镇安置点附近的晴隆县第六小学,就是以前的三宝学校。

据晴隆县第六小学校长田超讲,以前,孩子们上学单程要走近两小时山路,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学校师资条件很差,很多课开不起来。搬迁以后,县教育局遴选49名在编优秀教师来任教,师资力量有了质的飞跃,完全可满足县城安置区的新市民子女就近入学。

为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家的生活,各搬出地政府部门安排专人驻守在安置点,提供“保姆式服务”。前不久,安龙县蘑菇小镇安置点A区65岁的潘应翠老人晚上10点多出门扔垃圾,被反锁在屋外,她赶紧给老家洒雨镇派驻蘑菇小镇安置点的联络员余登锋打电话。已经睡下的余登锋立马穿上衣服,跑步赶到老人家帮老人开门。

据统计,今年,贵州省新建和改扩建学前教育和义务制教育学校197所,新建安置点医疗卫生项目326个,正在建设12个,基本实现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医。另外,全省新建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站)29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15个、儿童服务中心184个,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3个,目前便民利民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基本覆盖。

能脱贫

在普安县茶源街道扶贫车间,36岁的罗奇美正坐在缝纫机前加工鞋面。以前,她在家除了能种点粮食勉强糊口外,没有其他收入。现在,料理完家务她就来车间,计件工资,每天能挣70来元。

贵州省通过巩固外出务工就业、促进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有条件家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等方式,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茶源街道办主任王条丽告诉记者,按照“以产定搬、以岗定搬”“产业企业入区、就业创业入户、转产培训入心”的要求,茶源街道引进了1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每个搬迁家庭提供至少一个就业机会。目前,全部搬迁劳动力就业落实率达90.87%。

除此之外,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贵州各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在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引领作用,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让搬迁贫困户融入产业链。

据统计,短短三年间,贵州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多达65.55万人实现了就业或创业,户均就业1.62人。

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在贵州落地见效,为贵州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