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11月末,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连续21个月下跌。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仅为4%,与10月份环比下降2个基点,同比下降40个基点。这已是自2018年3月份以来的连续21个月下跌,并创下了2016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收益率为何持续下跌?“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场流动性和理财转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融360、简普科技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说。
刘银平认为,首先,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持续充裕,人民银行不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其次,受资管新规影响,银行理财市场正经历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消化存量产品是重点工作之一。
2018年9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作出了规定,在限额和集中度管理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或本行总资产的4%;投资单一债务人及其关联企业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余额,不得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10%。
“特别是之前的部分存量产品配置了不少高收益的长期资产,尤其是非标资产,产品到期后,银行需要新产品衔接,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非标资产要不断压缩,这就造成了新资产组合的整体收益率下降。”刘银平说。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其各自发行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也有所差别。其中,城商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4%,股份制银行为4.10%,农商行为4.06%,外资银行为3.89%,国有银行为3.69%。
相较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呈下降趋势。上述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59%,与10月份环比下降15个基点,其中,中信银行的一款挂钩中证500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0.5%,在结构性理财中拔得头筹。
但需要注意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引入了金融衍生产品,如挂钩股指、股票、黄金、外汇、利率等,收益规则较为复杂,到期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又由挂钩标的或资产的表现来决定,对投资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监测,11月份共有142只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披露了预期最高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其中,72只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50.7%。相比来说,2655只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了预期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到期收益率,85只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占比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