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本理念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本报记者 董碧娟

今年以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在给企业减负的同时,也带来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在此背景下,“花钱必问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受到业内人士关注。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预算绩效管理论坛上,业内专家从成本效益视角展开深入探讨。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华伟介绍,北京压降项目成本幅度达6.3%。通过对幼儿园运营项目开展成本分析,确定了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条件、收费价格和财政补助标准,增加扩充了学位数量。

“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说通俗点就是少花钱、多做事,并且做出效益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中心主任王泽彩认为,未来要进一步提高成本效益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推进成本理念融入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早早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仅是对预算制度,更是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从成本意识、专业技能、人才建设等方面重点关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骏提出,事前绩效评估有助于落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有助于建立“参与式预算”机制。要促进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发挥实效,需要把握关键环节,从加强顶层设计,将预事与预钱有机融合;明确财政部门管理责任,建立分工机制;坚持战略和问题导向,完善制度规范;完善配套机制,夯实事前评估工作基础等4个层面推动与完善事前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提出,一是要重视公共产品成本分类以确定合理成本,明确分类才能进一步具体确定合理成本;二是要确定支出标准;三是进一步确定效益。

广西财经学院教育绩效评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何庆光认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治理协同的重要媒介,未来还要进一步从促进预算绩效文化的形成、公共利益甄别和确定评价结果责任承担主体3个层面推进绩效评价,助力政府治理。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