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同煤集团同忻煤矿
让智能化成为煤矿发展关键词
本报记者 梁 婧 刘存瑞
同忻煤矿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综放面监控平台。洪浪二摄

同忻煤矿作为国内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持续升级智能化综放操作系统,“整洁无尘,交通快捷,人机分离,全程智能化”成为煤矿的新名片。

提到井下采煤,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在灰暗的巷道内,矿工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脏、累、苦似乎成了井下采煤通用名片。但走进山西同煤集团同忻煤矿,经济日报记者看到:巷道内亮如白昼、一尘不染,各类管线吊挂整齐,路面平整洁净,机器传来隆隆的声音,但几乎看不到操作工人……

“这就是智能化综放面与传统综放面的不同。”在“煤炭技能大师”杨继彪团队的努力下,同忻矿作为国内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即将完成该矿智能化综放操作系统第8次升级。3年来,同忻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创新改进多项技术工艺,自主完成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操作系统版本从4.0到9.6的升级,三代智能化综放工作面从“水土不服”到全面符合实际安全生产条件,使同煤集团的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再完善、再提升,成为行业第一、世界一流。

“整洁无尘,交通快捷,人机分离,全程智能化”正逐渐成为煤矿的新名片。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那个时候,我们矿的机械化水平已达90%以上,但提到自动化、智能化,大家还是很茫然。”杨继彪说。同忻矿的智能化建设始于2016年,有着20年一线机电从业经历的杨继彪带头挑起了重担。

推进智能化建设,关键在于“跟不跟得上”。一线采煤工人要跟得上智能化装备的技术要求,智能化装备要跟得上矿井的生产要求。“高效的运作需要智能的设备,更需要软件系统的全面配合。要让智能化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量体裁衣,拥有‘同忻芯’。”杨继彪说。

系统编程、专业英语、机电维修等都是难啃的骨头。杨继彪带着团队从小改小革入手,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238项技术改革。

2017年4月,同忻煤矿在总结前4次系统升级的经验基础上,完成了第5次系统升级,开发“矿压分析系统1.0V”版本,替代原有的尤洛卡数显仪,在电液控的基础上对工作面所有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等进行实时动态精准监测。

“新系统每5秒记录一次支架前后柱压力,存储、分析118个支架工作阻力的能力,与以往每间隔10个支架布置的尤洛卡在线监测系统相比,避免了矿压分析上的盲区,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综采二队技术主管王亚军介绍。

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没有最智能,只有更智能。在技术升级这条路上,永无止境。”成为同煤人的口头禅。2019年8月,同忻矿第三代8305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安装完成,站在新起点上,同忻矿智能化提档升级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推进煤炭绿色开采上持续发力。

第6次升级的智能化系统引进了远程控制技术、电液控制技术、清洁供液技术、智能巡检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沿空留巷技术、超前支护系统、矿压观测系统8项智能化高效采煤技术,通过大数据平台,将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煤机传感器监测系统、工作面视频系统等采集到的信息,实时上传到地面调度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后,生成直观形象的图表或模拟动画,实现了操作人员对工作面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我们经历了50多次的反复试验,选择顶梁合适位置安装高清摄像仪,既可以准确把握采煤机的运行情况,又可以清晰捕捉设备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通过压力、倾角等多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和反馈设备实时运行数据,精确控制推移油缸,实现液压支架防倾倒、防片帮、防冒落,做到自动收护帮板、跟机喷雾,自动推溜、移架和补压,大大减少了工作面推进的误差。”杨继彪团队的陈军介绍说。

更高的起点,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同忻矿继续在第7次系统升级上大胆创新,将智能化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4601米主井皮带运输系统引入了全天候往复智能巡检机器人,让它成功对接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通过对皮带机滚筒、减速机、电机、胶带运行状态进行视频巡检和红外测温,对声音、图像、温度等参数实时采集、分析,最后达到对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预警,真正实现了‘采掘设备智能化、系统运行自动化、岗位巡守无人化、设备监控可视化、诊断预警自动化、信息传输集成化’的目标。”陈军说。

“智能化是煤炭行业发展的方向。”同煤集团董事长郭金刚表示,同煤集团将继续在煤矿智能化开采、科技研发、固废处理等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