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湖州争做绿色发展模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黄 平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湖州如何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如何当好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地、“模范生”,成为湖州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安吉余村是记者湖州采访的第一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却因开山挖矿终日被粉尘所笼罩,连当地盛产的毛竹都年年减产,村民们对此很无奈。

转机发生在2003年,那一年,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开始探索一条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生态发展之路。观念一转天地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个浙北小山村重焕生机,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2018年,余村接待休闲观光游客达8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4688元。

与余村一山之隔的山川乡,同样尝到了绿色转型带来的甜头。作为全国最早的“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还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乡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正是因为看中了我们这里丰富的生态资源,总投资30亿元的‘云上草原’高山四季旅游项目落户山川。因为生态而来,未来整个项目建设也将坚持用‘生态’一以贯之。”山川乡党委委员吴晓明说,这个集竹海观光、山地运动、温泉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当地生态度假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不断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让湖州不仅收获了“美丽环境”,也收获了“美丽经济”。更重要的是,湖州在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过程中,“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因含有重金属、危化品等成分,铅蓄电池很多时候都被视作污染的代名词。在湖州,以铅蓄电池为主产品的天能集团,却将这个行业做成了绿色发展的标杆。秘诀何在?“举生态旗、打智造牌、走循环路,这就是天能绿色发展的‘秘诀’。”天能集团宣传部总监王恒利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天能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绿色生态设计,全面实现了工艺装备的清洁化、智能化,对铅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湖州被赋予了新使命,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融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们必须答好的一道政治题、选择题、结论题。”在今年8月召开的湖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上,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指出,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家战略、抓好决策落实、贡献湖州力量,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

蓝图绘就,时不我待,湖州吹响了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号角。据悉,湖州在长三角地区率先设立了市级层面的区域合作交流办公室,在浙江省内最早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加快形成。

“在发展面前,湖州人不急不躁,宁可慢一点,也要守住绿色的底色。”在专职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工作的湖州市区域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何锋峰看来,这个“慢一点”是基于对“两山”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坚守,是基于对当地发展的科学思考与判断,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日前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给湖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牢牢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的主题主线,把握“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引领区”这一总体定位,推动湖州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开放发展。

谋定而后动,今天的湖州正沿着绿色发展之路“撸起袖子加油干”。据悉,湖州将从平台互接、产业互补、空间互联、生态互利、民生互惠等方面全面加快建设步伐,加快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全方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

冬日的南太湖畔,依然风景旖旎。作为助推湖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新成立的南太湖新区正积极构建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休闲旅游等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湖州智能科学中心、海王科创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各类高端要素正加速集聚。

“未来,湖州将进一步彰显优势,着力构筑起长三角‘生态绿心’,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引领区,为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绿色发展贡献湖州智慧、创造湖州样板。”何锋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