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守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 牛 瑾

最近,科技圈发生的好多事都与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科研作风学风有关。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机遇报告会上,来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和导师代表共同发出倡议,要“像珍惜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绝不触碰科研‘红线’”;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召开的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与会的科研人员围绕践行良好作风学风谈体会提建议。

科学研究具有求真唯实的天性,优良的作风学风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特别是在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的当下,在我国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严峻挑战的当下,以优良作风学风支撑伟大科技突破,有必要进一步加码升级。

正因为如此重要,我们才会对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感到焦虑。研究灌水、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时发生,一些论文只得集中撤稿;一些科研人员浮夸浮躁、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放在混圈子、“算”经费上面,心沉不下来,硬骨头不愿意啃……虽说这些问题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科研人员队伍,但其的确影响着科技强国的建设步伐,损害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声誉。

仔细探究,作风学风问题的成因很复杂。从外因来看,是整体环境的影响,即缺乏社会厚植的土壤、约束机制也有待完善;从内因来说,是科研人员本身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存在欠缺,下不了把“冷”板凳坐“热”的决心。

外因有外因的解决之道,就是调适科研环境,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一方面,要为科研人员创造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赋予领衔科技专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让其通过踏实做研究就能得到足够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改进内部科研管理,减少繁文缛节,让学术回归学术。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并视情节追回责任人所获利益,对论文造假、考试作弊问题治理“零容忍”,在晋升使用、表彰激励、参与项目等方面“一票否决”。

内因有内因的破题之法,就是弘扬科学精神,端正科研态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研工作是容不得一点点马虎和心浮气躁的工作。所以,即使短期内见不到成果,科研人员也要静下心来集中做事,舍得花几年甚至几十年解决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也要深入科研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科研领域的前辈或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师,要加强作风学风教育,帮助青年人才“扣好第一粒扣子”,做一个对科学研究理性、对科学精神敬畏的人。

科研作风学风建设不是一时一日之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制度框架的日益完善,有赖于工作机制的愈加顺畅,有赖于具体措施的不断跟进。当相关的制度、机制、举措落实落地,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也就更加坚定。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