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尔滨新区:扬帆远航正当时
本报调研组

美丽的松花江畔,一幅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正呈现在我们面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增效、顶尖人才竞相汇聚、智慧城市拔地而起、自贸试验区焕发生机……这里就是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党中央“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正在这里变成生动实践。

增速领跑 新区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前三季度,哈尔滨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2亿元,同比增长9.4%,各项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较强的带动引领作用,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亮点和新引擎。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告诉记者,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在全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必须发挥其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能承载综合改革示范功能的重大平台。哈尔滨新区的设立与发展,正是着眼于此的重大决策。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作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着力点,从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高度来认识新区、定位新区、建设新区,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新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王兆力说。

哈尔滨新区充分用好国家级新区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解放思想、打破老旧束缚,瞄准“痛点”“难点”,形成倒逼机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路子。

今年9月1日,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正式在哈尔滨新区开工建设。跨越近3500公里,祖国南北两端的两个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碰撞出这样的火花?原来,哈尔滨市按照“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的原则,积极主动与深圳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对口合作。建设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就是要通过“带土移植”深圳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机制,创新园区服务体制和运作模式,为哈尔滨全面学习深圳经验、创新体制机制推开一扇窗、打开一扇门。

“透过这扇窗,哈尔滨可以就近对标深圳模式、深圳标准、深圳质量,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这扇门,哈尔滨可以复制深圳政策,引进深圳管理团队,探索深圳审批事项在园区直接落地。”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铁立说。

“这种体制机制创新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试验,也将进一步激发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东北问题研究专家王琛伟认为,在东北经济仍旧低迷的困境下,新区之所以能够逆势突破,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能够再解放,改革能够再深化,放权能够放到位。

投资跟着环境走,金杯银杯不如企业家的口碑。“抓发展必须从环境抓起,抓环境必须从作风抓起。”王兆力表示,哈尔滨新区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战场,在负面清单、项目审批制改革、承诺即开工、容缺受理、全程代办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全力培育创新创业沃土,吸引众多金凤凰落地筑巢。

“新区对企业重点发展项目实施专人跟进、专人对接、专人服务,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为企业赢得了发展时间。”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振辉说。对此,哈尔滨博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锦东也深有感触,“2019年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率先在全省将‘发照权’授予银行网点,打造‘10分钟办证圈’,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环境好了,企业家就会“用脚投票”。近两年来,哈尔滨新区新注册企业1.29万户,呈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以来,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推进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60个,华为、宝能、绿地、融创中国等一批高水平大项目接连落户,形成了招商“磁吸效应”,“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势头初步显露。

创新驱动 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这里,平均每4天产生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生物制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2018年产值增长33.9%;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41.2%。

哈尔滨新区实现产业“突围”的密码来自哪里?调研发现,新区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培养实体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将区位优势变成发展强势,形成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传统产业在创新发展中实现成功转型,在新区已屡见不鲜。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气设备制造起家的哈尔滨本土企业,目前正通过技术创新逐步向可再生能源投资和综合管理转型。该公司已与国家电投等央企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成立多只清洁能源基金,目前基金规模合计已超过20亿元。公司将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产业基础及经济战略地位,加快推动黑龙江能源结构调整,为黑龙江全方位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新区在服务贸易业创新发展方面也成效显著。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鼓励区内金融企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业务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对俄金融特色品牌。“目前哈尔滨新区对俄金融中心已初步形成,必将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之路的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注入金融动力,拓宽对俄合作渠道。”哈尔滨银行对俄部负责人孟梦说。

与此同时,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也因创新傲然崛起。东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波告诉记者,“公司在申报科创板上市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手续,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有利于激发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新光光电的光电成像制导相关技术成果多光谱变电站巡检系统,首先应用在黑龙江电力维修公司项目中,实现了在电力安全方面事故的预警,已被列入国家电网2019年重点技改项目,试点结束后,将进一步推向全国范围。以新光光电为代表,一批同类企业将进一步加快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新区科技创新、释放发展潜能。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让人才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让供给与需求互相匹配。长期以来,哈尔滨新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探索校企政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引进合作模式,在引人才、聚人气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作为哈尔滨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哈尔滨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黑龙江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高校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培育了大量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国内顶尖的反病毒引擎供应商。“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公寓楼、职工食堂用房,为科研人员的生活和成长给予坚实保障,一系列补贴政策也为青年人才免去了后顾之忧。”公司负责人肖新光说。

截至目前,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已经吸引集聚各类人才30.1万人,其中回流反哺家乡的黑龙江籍优秀人才2000多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规模已达1.31万人。

智慧前行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以构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便民服务能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已成为哈尔滨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的主旋律。

当前,东北地区在建设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智慧城市治理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正是推动哈尔滨新区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未来新区一定是‘用智慧发展,用数据说话’。”王铁立说。

“我们的优势在于新区像白纸一样,在初期建设时就把智慧城市真正融入到城市发展中去。”松北区区长助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首席专家万勇说。

今年3月,历时220天,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全面步入试运营阶段,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深哈合作、新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环境治理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6大重点工作,数据价值的充分流通正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大数据中心既是城市的“智慧大脑”,也是聚合“双创”资源的示范基地。“通过引企入园参与建设、企业先期提供服务由政府购买等举措,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发展一个大数据产业,布局一个大数据产业集群。”万勇表示,新区未来还将发挥大数据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朝着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方向不断迈进。

就在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经济创新系列大赛在新区圆满落幕。来自30个省份的500名选手参赛,角逐这个国内首次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核心的最高规模赛事。参赛内容以“展示+应用+招商”的形式呈现,覆盖智慧数据、政务时空云、栅格云等24个方面的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目的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牵引,调动优质社会企业、行业精英的创新示范效应,大力推进新区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建设。

当前的哈尔滨新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窗口期。今年8月30日,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授牌,其核心区域全部位于新区范围内,为新区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与势能。目前摆在哈尔滨新区面前一个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把握住、把握好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哈尔滨新区正乘着新时代的劲风扬帆远航。

(调研组成员:孙世芳 苏大鹏 王 霖 郭静原 覃皓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