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刚
在定西采访,处处都弥漫着扑鼻的香味,各种土豆食品清爽可口、回味悠长。采访下来,记者深感定西土豆产业确有许多值得反复咂摸的“味道”。
定西几十年来坚定发展土豆产业,透出的是时间“熬”出来的味道。二十多年来,定西人紧紧盯住艰苦日子时煮几颗就能顶一顿饭的土豆,认真地抓在手里,靠着钉钉子精神,一届政府接着一届政府地干,靠它来解决群众温饱,靠它来提升农业产业,靠它来制定发展战略。站在土豆地边,当地干部给记者讲述了当年“抱牛头守地块”的故事。为了保证土豆产量,实现“洋芋工程”,当地干部费尽口舌给农民做工作。遇到不理解的农民,他们只能站在田间“抱住牛头”,不让村民耕种其他作物。土豆产业发展壮大凝结着干部群众的艰辛付出。清风吹过,土豆花散发出淡淡香味,这是岁月“熬”出来的清香。
采访期间,记者走进定西农科院与马铃薯研究所,看到科技工作者精心育苗的场景,感受到的是定西土豆透出的浓浓“现代气息”。人们习以为常的土豆,放到实验室里就会创造出新天地。用科技眼光来打量土豆,这种平时“灰头土脸”的作物焕发出魔术般的魅力。以往只能煮着吃、炒菜用的土豆有了淀粉薯、种薯等不同用途。有了科技含量,定西土豆还变身冲剂、饼干、烤馍,贴上商标,“漂漂亮亮”地走出定西。注入了科技内涵,定西土豆还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各地。
当然,定西土豆作为产业,更值得咂摸的味道在工厂与企业。仅安定区就有10多家加工企业,10多家种薯企业。不仅数量多,这些企业块头还很大。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评为五大“中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企业的生产工艺、加工技术虽然都很先进,但依然牢牢“长”在大地上。他们依托定西土豆而“生长”,也带动土豆产业成长。这是农业上“长”出来的工业,是带着农业一起“长大”的工业。
在农村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是人们熟悉的“理论”。但究竟如何让工业“长”在大地上,却是一个大课题。定西通过土豆产业上规模,催生出一批加工企业和原种生产企业。经过时间检验,这个行业稳稳地立在了黄土地上。企业个头大了,还发挥出“倒推”作用,让各个山沟和村庄建设起农业合作化组织,让农民对市场的感知更为直接真切。这种循环最终把农民的土地连接成规模,形成工业和农业的有机联系甚至是融合。定西土豆的实践,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以及刚刚脱贫的地区而言,都不无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