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雪山,河水蜿蜒。初冬时节,记者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区驱车向南行驶40多公里,来到位于南山苜蓿台脚下的乌鲁木齐县托里乡乌什城村,探访范丛平团结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故事。
作为托里乡副乡长、乌什城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7岁的范丛平带领各族群众让乌什城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没有范书记,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因为种洋葱种出了名堂,范丛平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葱书记”。
为乡亲们蹚条致富路
出生于新疆农村的范丛平,从小就体会了农牧民的生活。在外读高中期间,他一直牵挂着家乡。每一次回村,家乡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总让范丛平感叹不已。“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而家乡人仍然抱守简单粗放的耕种方式,必须做出改变。”从学生时代起,范丛平就决心让家乡走上富裕路。
1980年高中毕业,范丛平选择回乡当农民,“努力完成自己的心愿”。当时,乡亲们缺乏技术、经验和资金,不敢去冒风险,他就去做这个“拔穷根”的“排头兵”。结合乌什城村紧靠艾维尔沟煤矿、苜蓿台景区,过往车辆和人流较多的实际,他用东拼西凑的资金,买了一台拖拉机,在周边拉石头、跑运输,当年就成为了该村唯一的“万元户”。
在致富路上,范丛平多业并举,为乡亲们蹚出致富路。同样是养猪,他亲自跑到石河子去调研市场,认为南山气候寒冷,应选择花白猪品种试养。原来全村小麦亩产不足200公斤,他带领大家化验土壤,找专家论证,从新疆化肥厂引进“新春”系列麦种,从打底肥、拌种、锄草入手,规范推广地膜种植,使小麦亩产量提高到500多公斤。
乌鲁木齐市提出“北菜南移”后,范丛平当年即带领13户村民建大棚,确定了“早春黄瓜、夏双包菇、秋恰玛古、冬油白菜”的种植思路。年底一算账,种一亩大棚,相当于10亩地的收入。
为了丰富种植和管理经验,范丛平先后两次前往山东寿光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学好技术,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过上富裕生活,是我当时的想法。”范丛平学习回来说,通过半年的学习、观察和实践,自己对建设好家乡更有信心了。
让咱村的洋葱走出国门
范丛平善琢磨、爱思考,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如何才能确保持续增收?他带领乡亲们不断跟踪种植新技术、新经验。“要走好致富路,必须念好致富经。”范丛平说,“要让咱村的洋葱走出国门”。
乌什城村洋葱种植面积大、销路广,是远近闻名的“洋葱村”。然而,他们在发展洋葱产业上也遇到过波折,曾经由于质量不过关,导致大批洋葱滞销。为迅速扭转不利局面,范丛平提出,每种一亩洋葱,都要将种植日期记录在案,并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技术人员掌握情况,及时会诊。
从那以后,乌什城村的洋葱逐渐打开了销路。“要想把洋葱销到全疆乃至全国,必须要走农户+合作社+协会+走订单农业的路子。”范丛平牵头成立了“洋葱协会”,注册了品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与乌鲁木齐凌庆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乌什城村的洋葱实现旺季更旺、淡季不淡。
乌什城村的模式,培育了千亩“无公害洋葱生产基地”,引领了乌鲁木齐市洋葱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规模经营,循环滚动发展,范丛平也因此被称为“葱书记”。在乌什城村,以洋葱为代表的17种蔬菜在高原寒区试种成功,销往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念好致富真经,增收步履轻盈。乌什城村还打造了西蒙塔尔肉牛生产基地、劳务用工输出基地、第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每到农忙季节,仅支付邻村的劳务支出就超过400万元。如今,范丛平负责的合作社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值达7000万元。
“范书记是我们种地的老师,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跑来跑去,谁家有啥困难,总能及时去帮助解决,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他。”村民张保玲对记者说。
有难事就找“葱书记”
“有难事就找‘葱书记’。”在十里八村,范丛平成了种植户最信赖的人;他的手机号码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公共服务电话”。乡亲们来电、来访,范丛平都热情接待,他总和乡亲们说,“有困难,找书记”。
在范丛平的倡议下,乌什城村定期组织召开“能人座谈会”,征集发展“金点子”。“美化新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壮大集体经济,都得靠集思广益。”他说,大家的事要商量着办,决定了的事就要团结起来干。
范丛平和村党支部一班人还多方争取资金,打造景观河道,建设截浅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人畜饮水分离。为整治环境,乌什城村结合商业开发,建起商业一条街,采取谁入股、谁经营、谁受益的方式,开设32家门面,包括小吃店、修理店、药店、商店、电信营业厅、物流点等,带活了“马路经济”。
此外,在范丛平带领下,乌什城村打造的1000亩南山花海,成了乌鲁木齐周边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精品农业、有机畜牧业、中草药产业和南山花海,已经成为拉动该村经济的“四驾马车”。乌什城村还每月举办一次“幸福集”,乡亲们扭秧歌、唱红歌,在歌舞声中,加强了交往交流,也吸引了客流,活跃了当地经济。 范丛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乌什城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00元提高到21000多元,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100多万元。村民乌斯曼·那依提激动地说,“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都要感谢‘领头人’范书记”。
“我嫁到村里快18年了,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范书记常说,要学会苦干实干加巧干,这样投入和产出才能成正比。”村民樊静家今年年收入已经突破18万元,她感慨地说,“我家盖了新房子,生活条件也好了,这都是范书记确定的路子对,是他和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勤劳致富的成果”。
“劳动能将戈壁变成绿洲,只要大家抱成团,继续努力奋斗,乌什城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范丛平说。
作风优良、成绩突出的范丛平,曾先后获得“自治区农村青年致富状元”“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称号。乌什城村也被授予“全国民族法制示范村”,以及“自治区文明村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