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成都在做好消费领域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让高端要素和新兴业态在这里汇聚成型,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增长的澎湃动能。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不仅着眼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做大消费增量,更追逐着国际时尚浪潮盘活消费存量,一个个国际化的商圈正在悄然形成。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这也是成都连续第11个季度增速保持在8%以上。记者采访发现,直面经济下行压力,成都逆势增长背后,除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外,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作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消费新业态正加速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紧随北上广深,位居新一线城市之首。
新场景新业态显商机
夜幕降临,湖边亮起点点灯光,歌手乘着小船悠游歌唱,游客坐在“树上”品味鲜香……位于成都新都区的“天府沸腾小镇”开创的“绿道+火锅+音乐”旅游新模式,“火”遍了各大社交媒体。
“小镇过去只是高铁旁一块被多条公路合围的水洼废地。”三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兴华说,市里规划建设天府绿道,是小镇发展的分水岭。熊猫和火锅是成都最大的IP,这里临近熊猫基地和四川音乐学院。于是,区里决定抓住绿道建设的机遇,以生态音乐火锅为主题打造特色小镇。
生态和音乐的价值交互,不仅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更让企业家们看到了商机。玛歌庄园是小镇的核心项目之一,庄园总经理付伟说:“夜食、夜秀、夜色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敢投资就是看中这一点。”据介绍,现在这里每天要接待两三千人,最多时要接待上万人。
天府沸腾小镇是成都以生态价值转化为抓手构建消费新场景的一个缩影。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不仅着眼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做大消费增量,更追逐着国际时尚浪潮盘活消费存量,加快建设一个又一个国际化商圈。
春熙路地处成都最繁华的市中心,是全国知名的“百年商圈”。近两年,随着太古里、IFS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落成,这里迎来了“第二春”——从以中华老字号为主的传统商圈,变成了以国际范、时尚潮为特色的国际化商圈。记者走访时看到,全球逾85%的一线品牌和一大批时尚首店坐落于此,每天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滑板表演、电竞比赛,很酷、够潮、有范的消费场景,让这里成为成都最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成都,像春熙路一样的一个个国际化商圈正在悄然形成。以金融业为支撑的交子公园商圈、以文化味为浸润的宽窄巷子商圈、以航空物流为载体的双流空港商圈……人、物、资金流在这里交织,高端要素和新兴业态在这里成型,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增长的澎湃动能。
新场景新业态培育,让成都处处是商机。成都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喜梅告诉记者,在建设都市级核心商圈和区域级商圈的同时,成都还通过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打造多元化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让市民在社区、在邻里中心就能享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实现社区居民生活的提档升级。
构建新型动力机制
早在2018年1月,成都市委就提出,到2022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作为一座西部城市,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底气在哪里?
方所书店位于成都太古里,是一个集图书、服饰、美学商品、展览空间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每天,这里有大量的成都市民前来休闲、消费,是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打卡”地。让四川方所总经理徐敏没想到的是,自西成客专开通后,每到周末,这里都会有大批提着行李的西安游客。
方所书店就是成都作为西南消费中心和西部生活中心的一个生动映照。王喜梅介绍说,成都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生活城市”是成都的鲜明特质,广阔的西部市场是消费升级最有力的支撑。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路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建设,就是围绕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形成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型动力机制。
极米投影,让“无屏电视”走进了市民生活;咕咚运动,让智能运动成为时尚风潮……这两年,成都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打响“成都休闲、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四个品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应运而生,也创造了一批引领生活时尚的成都品牌。
“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使成都从内陆腹地变成了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说,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以及中欧国际班列加速发展,成都作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这也将为这座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动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00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9.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体育、娱乐、中西药品、文化等品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升级稳步推进,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零售额的增速分别高达196.8%、53.1%、457.3%。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9%。
特色消费活力四射
10月24日,成都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现场公布了全国第一份公园商业项目机会清单,现场18个品牌与成都公园商业项目签约,其中首店品牌超过60%。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店经济”是成都突围打出的第一张王牌。成都市商务局流通处处长王永刚回忆起今年4月的首店经济会议时不禁感慨,当时计划邀请300名相关商家代表,结果来了500多名。
王永刚说,营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把成都建设成为重要的商业高端品牌首选地、国内外商品首发地、原创品牌聚集地、国际消费时尚创新地,是成都市发展“首店经济”的重要环节。去年,成都全年引进首店200家。今年前三季度,已有371家首店落户成都。
知名配饰品牌克罗心(Chrome Hearts)计划今年底前在成都开设中国中西部地区首店。该品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陈国熹说,此前已在北京、杭州、香港设有分店,看好成都就因为这里的政府办事效率高,年轻人时尚新潮,慢生活让这座城市洋溢着独特的灵动气质。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发布的《中国首店经济发展报告》也显示,成都是中西部首店第一城。
与首店经济并驾齐驱的当属“夜间经济”。不久前,成都公布35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一手连接过去,以传统文化为肌理弘扬传统文化;一手指向未来,以时尚新潮为特色对接国际风尚。如“夜游锦江”项目,让你乘一只小舟、置身灯光迤逦的锦江,看城市千门如昼,游人嬉笑游憩。这一做法,既实现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让夜间消费既有温度又有内涵。
今年国庆节假期,成都接待逾2000万游客,旅游总收入达286亿元。专家分析认为,成都人均消费高的背后就在于夜间经济等深度体验游的发展,在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中,在新与旧的冲撞中,给市民游客提供了别样的消费体验。
其实,无论是首店经济还是夜间经济,成都关键还是做好了消费领域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今年10月中旬,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拥有“千年商都”美誉的成都,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既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一座城市助力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