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产品合格率100%有多难?看看世界上那些知名品牌吧,有多少曾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发起过召回?
不过,在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却有这样一家企业,尽管规模不大、家底不厚,却情系祖国航天事业,创下了企业成立19年来产品无一质量差错的纪录。它就是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箭公司”)。
星箭公司始终以工匠精神深耕特种玻璃行业,其研发生产的空间用抗辐照玻璃产品填补了我国航天玻璃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从“神舟”“天宫”“嫦娥”,到飞船、空间站、月球车……几乎所有航天器上都有星箭公司生产的特种玻璃产品。
用心打磨每片玻璃
安装在天宫飞行器和神舟系列飞船太阳能电池上的特种玻璃名字叫超强度抗辐照玻璃盖片。它的厚度只有0.1至0.12毫米,可以用“薄如蝉翼”来形容,却能承受10公斤重的压力。它不仅像铠甲一样坚固,还能帮助太阳能电池阻挡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和紫外线。
这一片片玻璃都是星箭公司的员工们用手、用心打磨出来的。
“我们产品的很多道工序都是由手工完成的,目前机器还达不到这个效果。”在玻璃磨制车间,星箭公司总经理卢勇告诉记者:“在化学处理之前,这么薄的玻璃片别说磨制了,就是在传递过程中都极易破碎。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根本就干不了这个活儿。”
航空航天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苛。曾经有一次,细心的质检人员在互检环节发现一片镜片上有微小的划伤。尽管检测显示,没有其他镜片出现问题,但决策层依然决定,这批产品全都报废!“真金白银”打了水漂,全公司上下半个多月的心血也化为了乌有。
“航天事业无小事,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而影响大局。”卢勇说。
就是凭着这份执着,19年来,星箭公司出厂的产品从来没有出现一起质量问题。
攻坚克难名扬全球
记者在星箭公司展厅内看到,各种玻璃展品琳琅满目,其中两块巨大的琥珀色玻璃尤其引人注目。“这些是神舟飞船用的特种抗辐照玻璃光学材料,也是我们打破常规从熔炉里‘抠’出来的。”卢勇说。
卢勇告诉记者,按照常规,这些材料应该从熔炉里“流”出来,而后进行试验或生产。可星箭公司工作人员偶然发现,冷却在熔炉里的材料各项指标都更优秀。尽管当时星箭研发人员还没有彻底搞清其中的原理,不过这并不妨碍企业立刻投入1000万元升级改造实验室的纯电熔炉,然后真的阻断了热材料流出来的通道,改“流”为“抠”。
2002年,国外一家客户要求生产120mm×40mm和170mm×40mm两种规格的玻璃盖片。因为难度太大,国内其他5家公司都拒绝了。可星箭公司决定接受挑战。用卢勇的话说,“越是别人做不了的,我们越要做”。
挑战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没有合适的内圆切片机,怎么办?改呗。原料尺寸太大,传统刀片不好用,技术团队就重新设计了刀片;切是切了,却切不透,他们又改造刀头;能切透了,冷却液却进不去,他们又改进油路,可刀头的动平衡又出了问题……问题一个连着一个出现,他们就一个接着一个解决。
在20多天的时间里,星箭人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几乎做梦都在想办法”。经过无数次观摩、请教、钻研和试验,最终,他们掌握了原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经国家航天部门鉴定达到卫星应用标准,公司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当时“神舟”系列飞船在电源方面采用了由星箭公司研发的以太阳能电池阵为核心的电池方案,实现了电源系统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从这一刻起,星箭公司名扬全球。
报效国家需要脚踏实地干事
近年来,星箭人不断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小小的玻璃片在他们手中变得越来越薄、韧性越来越高、抗辐照性能也越来越好,这不仅提高了航天器的性能,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然而,对一家资金实力并不算太雄厚的民营企业来说,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的风险太大了。尤其是在研发初期,全部研发资金全靠企业自筹,公司现金流几近崩溃,连给员工发工资的钱都花掉了。面对如此大的困难,星箭公司上下齐心,通过贷款、拆借、争取上级支持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为了特种玻璃飞上九天,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拳拳的爱国情怀一直萦绕在星箭人的心里。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作为发言的10名企业家代表之一,卢勇表达了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决心和走上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彰显“中国制造”之力的信心。
“报效国家就得脚踏实地干事。截至目前,我们已为国家提供各种特种航天玻璃500万片。”卢勇说,如今星箭公司已经完成了特种玻璃熔制窑的首期技术改造,为材料配方的提质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正在加紧研发特种光学玻璃器件,力争年内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