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初心使命 抒写伟大时代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扫描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得这一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崇高荣誉的背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与百姓心连心、为人民鼓与呼,对新闻事业永不停息的孜孜追求。

伟大的时代需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

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多篇优秀作品从不同角度回顾和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壮阔辉煌的变革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中华儿女改革开放再出发、再奋斗凝聚起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坐标中考察改革开放,描绘出改革开放40年的壮丽画卷。

“站在新的起点上,怎样更好守正创新、构建主流叙述,擦亮新时代政论的鲜明标识,创造新时代政论的‘价值增量’?”人民日报评论部要论编辑室副主编李浩燃认为,这需要激扬思想的力量、成就“艰难的说服”,需要拓展大视野、打造“大评论”,需要增强表达质感、激发高出一筹的表现力。

新华社通讯《关键抉择,必由之路——献给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路”为意象,揭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深刻时代意义,成为占据中央和地方媒体头条的“镇版之作”,在新媒体舆论场形成“刷屏之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全景式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以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铺陈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

心系百姓,主动担当。

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利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关注环保乱象、揭批形式主义歪风、痛陈校外培训积弊……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视角,守望良知,追求品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不失声,热点话题不失语,主动介入、直面问题,‘新华调查’始终坚守着新闻人的初心和担当。”新华社国内部主任编辑储兴华说。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记录者,也是建设者、推动者。

为了探寻山东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深入挖掘,辗转济南、乌镇等多地采访调查,推出电视评论《何日“凤还巢”?》直击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引人深思。

此外,新华日报《螃蟹养到太湖里,没想到代价这么大!——太湖围网清拆的调查与思考》、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老式里弄试点“抽户”改造》等聚焦百姓关注热点话题,大众日报《“大众调查·聚焦难点痛点堵点” 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科技日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系列报道等,以舆论监督有力推动改革进展和社会进步。

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大潮,不断增强内功、提升本领,以一个个形式新颖、制作精良的融媒体产品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父亲·我们·时代》系列创意互动报道、《幸福照相馆》H5、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短视频新闻《光明的故事》……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一批优秀融媒体产品集中展示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果。

四川广播电视台短视频新闻《上桥!今天和“溜索”说再见》在“凉山最后一座溜索改桥项目贯通”的时代节点中,找到柔软和细腻的切入点,兼具新闻性和故事性,用更加贴近生活和更具网络传播特点的方式,获得网友点赞好评。

“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四力’,继续在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上努力,做好移动传播时代的价值传播,做实融合传播时代的创新传播,做强贴近人心、贴近市场的有效传播,就一定能在融合传播的‘考场’上取得更好成绩。”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视频中心策划人闫征说。

文/新华社记者 王思北 余俊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