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解读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宋友文

近日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纳入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加以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我们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代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就有必须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传统是过去延续下来的精神维度,构成了现代社会结构发生发展的前提性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和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甚至可能会上演一部历史悲剧。因此,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道德理想层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可以说,汲取古人在修身养性和治国理政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有助于养浩然之气和塑造高尚人格,有助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因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广泛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日常生活方面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养成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道德理想或者说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我们要重视研究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用而不知”潜移默化的教化机制。一言以蔽之,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时间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至今还影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由此可见,要想让一种道德观念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接受、认同和践行。同样,在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倡导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第三,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和精神支撑,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同时还要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基于自然农耕经济和宗法血缘关系而产生与发展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和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今天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下,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观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因此,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点是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