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固安
“乡村组团”成气候
本报记者 陈发明 宋美倩
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的新型日光温室内,党支部书记张健(右一)与工作人员查看葡萄长势。 门丛硕摄(中经视觉)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北房上村的精品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
门丛硕摄(中经视觉)

河北固安县周家务村开展土地流转,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建设果蔬标准化种植园区,以“租金+股金+薪金”的模式推动村、企、民融合发展。按照这种“村园融合”模式,在固安县,像周家务村那样的乡村组团发展片区已有16个。目前,固安县将城乡结合、要素融合、村企共建、组团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经验在全县推行。

“一到周末节假日,村里每天的游客接待量都能有三四千人。”坐在村里新落成的剧院中,周家务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告诉记者,村里的农业园区已成为集现代农业、住宿餐饮、观光采摘、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周家务村位于河北固安县渠沟乡,村里的现代农业园区有个很洋气的名字——“卡尔叔叔幸福农场”。就在几年前,周家务还是个让人“头疼”的村子。“当时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村里的主干道还是土路,只有现在的一半宽。”渠沟乡党委副书记王景波回忆说,以前很怕来周家务村,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根本没法走路。

2011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张健回到村里当选党支部书记,改变人居环境是他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先后对村街内17处私搭乱建和残垣断壁进行了全面拆除,使得村街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环境好了,还得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村里有种菜传统,但都是分散种植,销售也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群众收入并不高。”为此,2015年,村里开展土地流转,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建设果蔬标准化种植园区,以“租金+股金+薪金”的模式推动村、企、民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周家务村,流转土地首年租金每亩1200元,群众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将盈利部分按照比例给百姓进行分红,2018年入股群众每亩分红2300元。流转土地后的农民,按照平等、自愿、优先原则到园区就业,平均每月工资3000元。

通过几年发展,周家务村的农业园区形成规模后,村里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突出高品质,从日本、中国台湾、大连引进优质樱桃、草莓、西红柿、无花果等品种,发展四季采摘。同时,充分利用村街闲置房屋,打造以京剧、柳编等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实现由农业产区向农业景区转变。2018年,周家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5万元。

周家务村探索出的乡村振兴模式被称为“村园融合”型。在固安县,像周家务村一样形成的乡村组团发展片区已有16个。比如,以“林城万人温泉小镇”组团为代表的“联村开发”型,该组团将相邻的4个村街的人口、土地、产业、民居等各种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通过村企共建方式,建设万人温泉小镇,实现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将城乡结合、要素融合、村企共建、组团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经验在全县推行。”固安县委书记王海说,除了周家务村的“村园融合”型模式,固安县还有“联村开发”型、“园区带动”型、“产业辐射”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发展组团。比如,“产业辐射”型的典型代表为“京南花卉第一村”——南王起营村及周边村庄组团。依托花卉种植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该组团通过30多家花木绿化公司流转土地或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将周边15个村庄3万多亩土地统一规划,建立花木繁育销售基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辐射京津冀等11个省市。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