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容呵护新职业健康发展
王 东

随着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将催生出更多新职业。应采取综合措施,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呵护新职业成长。同时,监管措施和手段也要与时俱进

近几年,“代经济”开始火起来,比如代购、代驾等。“代经济”的出现凸显出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愈来愈专业化,其中包含了许多新职业。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社会上还涌现出一大批新职业,如“剥虾师”“陪跑师”“遛狗师”“朋友圈包装师”“健康管理师”“失意倾听师”“汉服造型师”等。

可以说,新职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是经济活力迸发的充分体现。随着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将催生出更多新职业。

新职业彰显的是新生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改变的不仅是我国经济体量,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广大人民群众已经由解决温饱转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老百姓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得精细、吃得有营养,活得有质量、有品位。种种新职业的出现,正是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职业领域的反映。比如,健康管理师因亚健康人群增加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而兴起,汉服造型师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而走红等。

新职业彰显的是新就业观。新职业具有新奇特的特征,契合青年人追求独立、向往自由的个性,反映出新生代求职者就业观念发生了新变化。新一代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方面更加自我,既注重内心体验,更注重个人价值发挥,有的可能仅仅是因为不愿意受到传统职业制度的束缚,有的也不仅仅出于赚钱的需要,而是更多地出于乐趣和新鲜。新职业有效盘活了社会资源,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岗位,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总体上看,新职业既有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一面,又有根基不牢、需要引导的一面。因而,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呵护新职业成长。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于新职业发展,只要其在合法范围内,能消除的市场壁垒要坚决消除,能减税降费的行业要坚决减税降费,切实为新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职业涌现、成长、壮大的原动力和支撑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相衔接,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持续催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

三是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面对新职业,必要的监管不可缺少,相关配套政策要跟进,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在职业准入方面,要制定出台相应的职业标准、树起必要的职业门槛;又如,从事新职业的年轻人权益保障事宜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再如,抓紧建立面向新职业从业者覆盖广泛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快职业认证体系建设,探索实施职称评价机制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