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700余个品系、3次重复对照、2000多个小区、1天播种完成……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麦田里,正在上演一场特殊的“擂台赛”。守擂方是已经拿到国审、省审“通关证”的优质麦种,攻擂选手则是刚刚杂交选育出来的数百支“无牌军”。
为了比赛公正透明,技术员傅晓艺坐在调播机操作台上,小心翼翼地把一袋袋麦种按编号顺序倒进播种盘。与此同时,机手王石磊缓缓地开着机械“走直线”,俩人通力协作,在大田里种下一个个“四方块”。
“每一个品种,播长、播距、播量略有差异,但播种面积是统一的。”傅晓艺告诉记者,这一块块宽2米、长5米的试验田,就是一个个麦种的“考场”,“土壤结构、水肥施加、虫害防治、管理模式,我们所提供的先天、后天条件是一样的,成绩如何就看它们各自的能耐了。”
“每年夏天,经过一整季的生长,我们会按照高于80%的淘汰率,最终保留下200多个品系供来年继续试验。”研究员何明琪告诉记者,除了高淘汰率,时间是最重要的“推手”。在马兰农场,一批批麦种要经过一轮轮选拔,历经十年选育,才能得到全面、准确的科研数据,确认它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比“初级赛”更揪心的是3年一周期的“国考”。“我们正在开展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区域试验,全国共有22个点,马兰农场属于北片广适组,有13个品种需要对照种植。”河北省首席小麦育种专家、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站长郭进考指导着技术员们精细播种,并亲自为每一个品种插上“地标牌”。
济麦22、盈186、联麦99、马兰1号……经过产比试验、区域试验之后,这13个进入大区试验阶段的小麦品种正面临着“终极大考”。郭进考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放心种植,他们十年麦浪淘金,只为一粒最好的种子。
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辛集市马兰农场拥有1家院士工作站,并与17所科研单位、10家研发推广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他们以节水小麦种子选育和配套技术为主研方向,承担着多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在小麦品种研发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40余年来,从这里选育、繁育、展示、推广的节水小麦新品种高达261个,累计推广面积2.38亿亩。
“我们要用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好种子关,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马兰农场负责人武金燚说。